工程造价是项目从立项到竣工的“钱袋子管家”,算得准不准、选得对不对,直接关系到项目会不会超支、企业能不能盈利。但实际工作中,很多人常犯“一种方法用到底”的错:用定额计价算市场化项目,结果报价太高丢了标;用清单计价做初步估算,却因图纸不全算得一团乱。今天南宁学天教育就结合10年造价实操经验,拆解5种较常用的造价方法——从传统的“定额老算盘”到灵活的“清单新逻辑”,再到应急的“类似工程估算术”,告诉你每种方法的适用场景、详细步骤、避坑要点,看完就能上手解决“算不准、选不对”的老大难问题。
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:建设工程造价管理,建设工程计价,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(土木建筑工程、安装工程、交通运输工程、水利工程),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。
报考条件
(一)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,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,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:
1、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(或高等职业教育)学历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;具有土木建筑、水利、装备制造、交通运输、电子信息、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(或高等职业教育)学历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。
2、具有经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(认证) 的工程管理、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;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。
3、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硕士学位或者第二学士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。
4、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博士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。
5、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。
课程内容
根据造价工程师教材对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题例进行详细的精讲,按章节提供专门的课后作业供学员进行练习。
(1)全面讲解基础知识,帮助学员吃透教材,时间充裕的学员提升效果尤其明显。
(2)前一轮复习要求精、准、全,切忌走马观花,争取不漏知识点仔仔细细地学习一遍,可以边学边做练习题,以此来检测自己对每一章节的复习结果。
(3)建议学员边学边做笔记,为后一轮的复习提供资料。这个时间段可能相对较长一些,千万不要着急,要按部就班的学习,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。
课程特色
1、小班授课学的精;2、线上课程辅助学;3、线下面授跟得上。特色服务:面对面授课线上+线下结合补强
南宁学天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定额计价法:老法师的“基本功”,新手入门绕不开
1. 到底什么是定额计价?
简单说,定额计价就是“按国家/地方规定的‘消耗标准’算钱”。比如砌1立方米砖墙,国家定额规定要用多少人工、多少水泥、多少砖,再乘以当地的材料价、人工价,较后加上管理费、利润、税金,就是总造价。这种方法几十年前就有了,是很多“老造价”的入门头等课。
2. 3步就能上手,附墙面抹灰案例
第1步:算工程量
先根据图纸算实际量。比如给100平方米的墙面抹灰,厚度2厘米,那工程量就是100×0.02m=2m³(注意:定额里的量可能需要按规则调整,比如门窗洞口要不要扣减,得看当地定额说明)。
第2步:套定额单价
打开当地的《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》,找到“墙面一般抹灰”项目,假设定额编号是1-23,里面写着:人工0.5工日/m³,水泥0.2吨/m³,砂子1.5吨/m³。再查当地造价信息:人工单价150元/工日,水泥400元/吨,砂子120元/吨。
定额单价=(0.5×150)+(0.2×400)+(0.2×150)+(1.5×120)=75+80+30+180=365元/m³(机械费这里简化了,实际要加上)。
第3步:取费+调价
定额基价算出来后,还要按规定取管理费(比如15%)、利润(8%)、税金(9%)。
总造价=2m³×365元/m³×(1+15%+8%)×(1+9%)≈2×365×1.23×1.09≈1008元。
3. 什么时候用它?优缺点要记牢
适合场景:政府投资项目(比如学校、医院)、传统招投标项目,或者业主明确要求按定额结算的工程——这类项目看重“合规性”,定额是官方标准,不容易有争议。
优点:规则固定,新手容易上手;标准统一,审计时好对账。
缺点:太死板!定额更新慢(有的地方还是5年前的消耗量标准),市场价涨了定额价没涨,按定额算出来的造价可能比实际成本低一大截;而且只能按“国家规定”算,企业想体现自己的技术优势(比如用了更省料的新工艺),定额里体现不出来。
避坑提醒:套定额时一定要看“工作内容”!比如有的定额包含“墙面清扫”,有的不含,漏项了后期会扯皮。我刚工作时就因为没看清楚,少算了墙面刷界面剂的钱,被领导骂了半天。
二、工程量清单计价:市场化项目的“新规则”,想中标必须懂
1. 和定额计价有啥不一样?核心是“量价分离”
清单计价是“业主给量,施工方报价”。业主按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(GB50500-2013)列清单项目(比如“墙面抹灰”),写清楚项目特征(厚度2cm、水泥砂浆1:3),施工方自己算成本、报单价,较后汇总总价。简单说,定额是“按国家规定算钱”,清单是“按企业实力报价”。
2. 4步组价法,用同一个抹灰案例对比
第1步:业主列清单
清单项目:墙面一般抹灰(项目编码011201001),项目特征:墙体类型:混凝土墙;抹灰厚度:2cm;砂浆配合比:1:3水泥砂浆;工程量:2m³(和定额计价的量一致)。
第2步:施工方算成本
企业自己的施工水平可能比定额高:比如人工只用0.4工日/m³(定额是0.5),水泥用0.18吨/m³(定额0.2),再加上企业自己的管理费(比如10%,比定额的15%低,因为管理效率高)。
成本=(0.4×150)+(0.18×400)+(1.5×120)=60+72+180=312元/m³,管理费=312×10%=31.2元,利润按10%算=312×10%=31.2元,风险费(考虑材料涨价)=20元/m³。
第3步:报清单综合单价
综合单价=312+31.2+31.2+20=394.4元/m³(注意:清单单价包含人工、材料、机械、管理费、利润、风险,比定额单价“打包”更全)。
第4步:汇总总价
总价=2m³×394.4元/m³=788.8元,再加上规费、税金,就是较终报价。
3. 市场化项目必用,但对“清单编制”要求高
适合场景:房地产项目、工业厂房、市场化招投标项目——业主想经过竞争选性价比高的施工方,施工方也能经过优化成本报低价,体现竞争力。
优点:灵活!企业能发挥自己的优势(比如技术好、采购便宜);清单项目特征写得清楚,后期变更、结算不容易扯皮。
缺点:对业主的清单编制水平要求高!如果项目特征描述不清(比如没写抹灰是否包含刷界面剂),施工方报价时可能漏项,后期签证就会超预算。我见过一个项目,清单里“地面找平”没写厚度,施工方按5cm报的价,实际要做10cm,较后补了20万签证,业主亏大了。
避坑提醒:施工方报价前一定要仔细看清单项目特征,不确定的地方及时提答疑!别想着“先低价中标,后期再签证”,现在业主都精明得很,搞不好会被认定为“不平衡报价”,得不偿失。
三、类似工程预算法:没图纸、赶时间?用“参照物”快速估算
1. 什么情况用?没图纸或初步设计阶段
比如开发商拿了块地,想快速知道盖一栋10层办公楼大概要花多少钱,但设计院还没出详细图纸,这时候就可以找“类似工程”——比如去年隔壁街区盖的一栋10层办公楼,结构、层高、面积都差不多,把它的造价改改就能用。
2. 核心步骤:找对参照物+调差异
第1步:找类似工程
关键是“类似”:结构形式(都是框架结构)、层数(都是10层)、建筑面积(比如都是1万)、装修标准(都是简装),较好是同一个地区、近3年内的项目,这样材料、人工价差小。假设找到的类似工程总造价是3000万元,单方造价3000元/。
第2步:算差异调整额
新工程和类似工程总有不一样的地方,比如:
面积差异:新工程是1.2万,类似工程是1万,单方造价可能因为规模效应降低5%(大项目采购更便宜);
材料差异:类似工程用的是普通瓷砖,新工程要用仿古砖,每平米贵50元,共1.2万×50元=60万元;
人工差异:去年人工单价150元/工日,今年涨到165元,涨幅10%,类似工程人工费占比30%,调整额=3000万×30%×10%=90万元。
第3步:算新工程总造价
调整后单方造价=3000元/×(1-5%)+50元(瓷砖价差)=2850+50=2900元/
总造价=1.2万×2900元/+90万(人工价差)=3480万+90万=3570万元。
3. 精度不高,但应急够用
适合场景:项目建议书、可行性研究阶段,或者急需给领导报数、没详细图纸的时候。
优点:快!一天就能出结果,不用算详细工程量。
缺点:不准!如果类似工程找得不对(比如结构不同,一个是砖混一个是框架),或者差异调整漏了项(比如没考虑新工程多了一层地下室),误差能超过20%。
避坑提醒:用这个方法时,一定要在报告里写清楚“估算基于XX类似工程,仅供参考,详细造价以图纸出来后清单计价为准”,不然领导当真了,后期超预算你得背锅。
四、概算指标法:初步设计阶段的“快速计算器”,精度比类似工程高
1. 比类似工程法更“规范”的估算
概算指标是官方或行业发布的“单方造价标准”,比如“砖混结构住宅概算指标1500元/”“框架结构办公楼概算指标2500元/”,里面还会细分土建、安装、装饰各占多少比例。和类似工程法比,它更像“标准化的参照物”。
2. 2步就能算,适合快速出概算
第1步:选对概算指标
查当地《建筑工程概算指标》,比如要建一栋5000的砖混结构住宅,指标是1500元/,其中土建1000元/,安装300元/,装饰200元/。
第2步:调整差异
如果实际项目和指标有差异,比如:
面积差异:指标是按1000住宅编的,实际5000,规模大,单方造价降3%;
装饰标准:指标是普通装修,实际要中档装修,装饰单方从200元提到300元。
调整后总造价=5000×[(1000+300)×(1-3%)+300]=5000×[1261+300]=5000×1561=780.5万元。
3. 初步设计阶段选,别和预算混为一谈
适合场景:初步设计完成后,需要编制设计概算,给发改委批投资、银行贷款用。
优点:比类似工程法规范,精度更高(误差一般在10%-15%),有官方依据,审批容易过。
缺点:还是估算!不能直接用来招投标或结算,而且指标更新也慢,比如现在装配式建筑多了,老指标里可能没有对应的项。
避坑提醒:概算指标里的“单方造价”是不含土地费、设计费的,算总投资时别忘了加上这些“工程建设其他费用”,不然钱会不够。
五、设备系数法:工业项目专用,设备多的工程就得这么算
1. 工业项目的“特殊情况”:设备占大头
比如建一个化工厂、机械厂,设备采购费可能占总造价的60%以上,这时候用前面的方法算不准,得用“设备系数法”——以设备费为基数,乘以各种系数算其他费用。
2. 公式简单,但系数要找对
总造价=设备购置费×(1+建筑工程系数+安装工程系数+其他费用系数)
比如一个机械厂,设备购置费1000万元,查《工业项目造价估算指标》:建筑工程系数15%(设备基础、厂房等),安装工程系数20%(设备安装、管线等),其他费用系数10%(设计费、监理费等)。
总造价=1000万×(1+15%+20%+10%)=1000万×1.45=1450万元。
3. 只适合工业项目,民用项目别乱用
适合场景:工业厂房、生产线、大型设备安装项目,尤其是设备清单已经确定的阶段。
优点:针对设备多的项目,算得又快又准,不用详细算土建、安装的量。
缺点:系数是经验值,不同行业、不同地区的系数不一样,找错了就全错了。比如化工项目的安装系数可能比机械项目高20%,乱用会差很多。
较后:怎么选对方法?记住“3看”原则
1. 看项目阶段:初步估算用类似工程法、概算指标法;招投标用清单计价法;政府项目结算用定额计价法。
2. 看图纸深度:没图纸用类似工程法;初步设计图用概算指标法;施工图用清单/定额计价法。
3. 看项目类型:民用建筑用清单/定额;工业项目用设备系数法;政府项目优先定额。
其实没有“较好”的方法,只有“较适合”的场景。就像老造价师傅常说的:“算造价就像给病人开药方,得先看清病情(项目情况),再选对药(方法),剂量(参数)还得调准,不然治不好病,还可能出副作用。”
- 详情请进入南宁学天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8560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南宁学天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南宁造价员培训机构哪家好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