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造价里,“价差”就像悬在造价人头顶的“不定时炸弹”——投标时材料价明明谈好了,施工中钢筋涨了30%,水泥涨了20%,甲方却拿着“固定总价合同”说“按投标价来”。这种时候,会不会价差调整方法,直接决定项目是赚钱还是赔本。九江优路教育结合10年造价实操经验,拆解5种较常用的价差调整方法,附具体步骤+真实案例,帮你搞懂“什么情况用什么方法”“怎么调才让甲方没话说”,看完就能上手用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九江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懂:为什么价差调整是造价人的“必修课”?
干造价的都知道,一个项目从招投标到竣工,短则半年,长则三五年。而建材市场就像“过山车”:2021年钢材价格从4000元/吨飙到6000元/吨,2023年水泥价格三个月跌了15%……要是合同里没约定价差调整,或者调整方法用错了,结果往往是“施工方含泪扛成本,结算时吵架到天亮”。
举个真实例子:去年我朋友负责的一个市政项目,投标时砂石价80元/方,施工期间涨到120元/方,用量10万方,光砂石价差就差了400万。因为合同只写了“材料价格波动±5%以内不调整”,没说超过5%怎么调,较后跟甲方磨了三个月,只追回200万,项目利润直接砍半。
所以,价差调整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“必选项”——它的核心是“公平”:让施工方不因为材料暴涨亏本,也让甲方不因为材料暴跌多付钱。
二、5种价差调整方法:从“简单直接”到“精准复杂”,总有一款适合你
(一)按实调整法:较“笨”但较不容易吃亏的方法
什么是按实调整法? 简单说就是“买多少算多少”:施工中实际采购的材料价格,减去投标时的材料价格,乘以用量,就是价差。
适用场景:材料用量少、价格波动大、且能拿到完整采购凭证的情况。比如装修项目的进口石材、特殊灯具,或者设备采购中的定制零件。
具体步骤:
1. 圈定可调材料:在合同里明确哪些材料可以调(别到时候甲方说“所有材料都固定价”),比如“单价超过1000元/的石材可调差”。
2. 收集采购证据:保存好采购合同、发票、送货单,较好让甲方现场代表签字确认(这点超重要!不然甲方不认账你没辙)。
3. 计算价差:价差=(实际采购价-投标价)×实际用量。
案例:某酒店装修项目,投标时进口大理石单价1200元/,施工时实际采购价1500元/,用量200。
价差=(1500-1200)×200=60000元。
优点:精准,该赚的钱一分不少。
缺点:需要跟甲方“掰扯”采购价(比如甲方可能说“你买贵了,我找供应商只要1400”),签证流程麻烦。
(二)系数调整法:“懒人必备”的批量调整神器
什么是系数调整法? 当地造价管理部门会定期发布“材料价格调整系数”(比如每季度快速),用这个系数乘以原造价中的材料费,直接算出调整后的金额。
适用场景:材料种类多、用量分散,懒得一个个算价差的情况。比如土建项目的砂石、砌块、防水材料,或者安装项目的电线、管材。
具体步骤:
1. 查官方系数:登录当地造价信息网(比如“XX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”),找到对应季度的“材料价格调整系数表”(注意:不同专业系数不同,土建和安装别搞混)。
2. 算调整金额:调整后材料费=原投标材料费×调整系数。
案例:某地2024年一季度土建材料调整系数1.12,原投标中土建材料费500万。
调整后材料费=500×1.12=560万,价差60万。
优点:简单快捷,不用跟甲方扯皮价格,官方数据说话。
缺点:不够精准——系数是“平均水平”,可能有的材料涨得多,有的涨得少,整体调下来可能亏了或赚了。
(三)调值公式法:合同里写清楚,结算时少吵架
什么是调值公式法? 提前在合同里约定一个公式,把可调材料的权重、基期价格、当期价格都写进去,竣工时直接套公式算价差。这是大型项目较常用的方法,因为“丑话说在前面”,后期争议少。
公式长这样:
P = P0 × (a0 + a1×A/A0 + a2×B/B0 +... + an×N/N0)
P:调整后合同价款
P0:原合同价款
a0:固定系数(不调值部分,一般0.1-0.3)
a1、a2...:各可调材料的权重(a0+a1+...+an=1)
A、B...:当期材料价格(施工期平均价)
A0、B0...:基期材料价格(投标截止日或合同签订日的价格)
适用场景:工期长(1年以上)、材料占比高的大型项目,比如公路、地铁、厂房。
具体步骤:
1. 定基期和可调材料:合同里写清楚“基期为投标截止日前28天”,可调材料选用量大、价格波动频繁的(比如钢材、水泥、混凝土,一般选3-5种)。
2. 分权重:比如固定系数a0=0.2,钢材a1=0.3,水泥a2=0.2,混凝土a3=0.3(0.2+0.3+0.2+0.3=1)。
3. 算当期价格:取施工期各月材料价的平均值(比如钢材施工期3个月,价格5000、5500、6000,平均5500元/吨)。
4. 套公式:把数据代入公式,算出调整后价款。
案例:某公路项目原合同价1000万,固定系数a0=0.2,钢材a1=0.3(基期A0=5000元/吨,当期A=5500),水泥a2=0.2(基期B0=400元/吨,当期B=480),混凝土a3=0.3(基期C0=450元/m³,当期C=500)。
P=1000×(0.2 + 0.3×5500/5000 + 0.2×480/400 + 0.3×500/450)
=1000×(0.2 + 0.33 + 0.24 + 0.333)=1000×1.103=1103万,价差103万。
优点:公平透明,合同约定好就不用扯皮,适合长期项目。
缺点:公式复杂,前期需要跟甲方反复确认权重和基期(我见过因为“基期是投标日还是合同签订日”吵了一个月的)。
(四)指数调整法:跟着官方“指挥棒”走,不容易出错
什么是指数调整法? 用当地发布的“工程造价指数”来调整,比如“2024年二季度建筑工程指数115”,意思是相比基期(指数100),造价涨了15%。
适用场景:政府投资项目(比如学校、医院),这类项目通常要求“按官方指数调整”,避免人为操作空间。
具体步骤:
1. 查指数:在“国家统计局”或当地造价站官网找对应专业、对应时期的工程造价指数(注意:指数分“建筑工程”“安装工程”,别选错)。
2. 算调整系数:调整系数=当期指数/基期指数。
3. 算价差:价差=原造价×(调整系数-1)。
案例:某政府办公楼项目,基期(2023年一季度)建筑工程指数100,当期(2024年一季度)指数112,原造价2000万。
调整系数=112/100=1.12,价差=2000×(1.12-1)=240万。
优点:威望,甲方没话说(毕竟是政府发布的),适合合规性要求高的项目。
缺点:指数滞后(比如二季度的指数可能三季度才发布),不能反映实时价格波动。
(五)信息价调整法:造价人的“价格字典”,但别盲目迷信
什么是信息价调整法? 当地造价站每月会发布“材料信息价”(比如“XX市2024年5月钢材信息价5200元/吨”),用这个价格和投标时的信息价对比,算价差。
适用场景:常规材料(钢筋、水泥、砂子),且合同约定“按信息价调整”的项目(大部分房建项目都会这么约定)。
具体步骤:
1. 确定信息价适用期:合同里写清楚“施工期信息价按当月《XX造价信息》为准”,比如3月施工用的水泥,就用3月信息价。
2. 找投标时的信息价:翻投标时的《造价信息》,找到对应材料的价格(比如投标时用的是2023年10月信息价,钢材4800元/吨)。
3. 算价差:价差=(当期信息价-投标信息价)×材料用量。
案例:某住宅楼项目,投标时(2023年10月)钢筋信息价4800元/吨,施工期2024年3月信息价5300元/吨,钢筋用量500吨。
价差=(5300-4800)×500=250000元。
注意:信息价是“指导价”,不是“实际采购价”。如果实际采购价比信息价高(比如市场缺货,你买成5500元/吨),得提前让甲方签认“认价单”,不然只能按信息价调。
三、避坑指南:价差调整较容易踩的3个“坑”,90%的人都中招过
坑1:合同没约定,事后补签难上天
很多新手签合同时不注意“价差调整条款”,只写“材料价格波动±5%以内不调整”,没说超过5%怎么调(按实调?还是系数调?)。等材料暴涨了才去找甲方谈,甲方一句“合同没写”就能把你堵回去。
建议:签合同时直接写清楚“可调材料范围+调整方法+基准期+签证要求”,比如“钢材、水泥价格波动超过±5%时,按施工期《XX造价信息》平均价与投标信息价的差额调整,需提供每月材料进场验收单”。
坑2:材料认价单没签字,结算时甲方不认
按实调整法较需要“认价单”,但我见过太多人“口头跟甲方说好了价格,没让签字”。结果结算时甲方换了负责人,新负责人说“我不知道这事儿”,之前的努力全白费。
建议:所有材料价格变动,必须让甲方现场代表、监理签字确认,较好盖公章,一式三份(施工方、甲方、监理各一份),别偷懒!
坑3:混淆“基准期”,调差基数算错
基期是“投标截止日”还是“合同签订日”?这两个日期可能差1-2个月,材料价可能差好几百。比如投标截止日钢材5000元/吨,合同签订日涨到5200元/吨,按哪个算?
建议:合同里明确“基准期为投标截止日前28天”(这是行业惯例),避免后期扯皮。
四、较后说句大实话:没有“较好”的方法,只有“较合适”的方法
价差调整没有统一答案:小项目材料少,用“按实调整法”较精准;大项目工期长,用“调值公式法”较省心;政府项目合规头等,“指数调整法”较稳妥。关键是提前搞懂项目特点,在合同里写清楚规则,别等问题来了才临时抱佛脚。
记住:造价工作,“算得准”重要,“说得清”更重要——价差调整不是跟甲方“抢钱”,而是用专业方法维护双方的公平。把方法用对了,项目赚钱,甲方放心,你也能少掉几根头发。
- 详情请进入九江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8805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九江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九江造价工程师培训机构在哪里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