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小白、想转行的职场人,或是对“造价”这个听起来“专业又高薪”的领域感兴趣,却总被“零基础学不会”“需要数学好”“门槛太高”这些声音劝退——别慌,黄冈优路教育就是为你写的。我会用较通俗的话,拆解零基础学造价的完整路径:从避坑指南到具体步骤,从免费资源到实战技巧,甚至告诉你“非科班出身怎么积累经验”。看完这篇,你会发现:造价没那么难,关键是找对方法,一步一个脚印走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顺利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顺利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黄冈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零基础学造价,90%的人头等步就错了
说实话,我见过太多想入门造价的人,一开始就陷入“无效努力”。比如有人抱着厚厚的《工程造价基础理论》啃了半个月,越看越懵;有人上来就死磕广联达软件,结果连图纸都看不懂,算出来的量全是错的;还有人觉得“造价就是算算术”,忽视规范和流程,较后连一份合格的预算书都做不出来。
这些误区,本质上是没搞懂造价的核心——它不是“纯理论”,也不是“纯技术”,而是“理论+工具+经验”的结合。 就像盖房子,得先打地基(理论基础),再学用工具(软件操作),较后靠实战积累经验(做项目)。跳过任何一步,都是在“空中楼阁”。
举个真实例子:我之前带过一个转行的学员,学会计的,数学很好,一开始觉得“造价不就是算账嘛,简单”。结果让她算一个办公楼的混凝土量,她对着图纸算半天,漏了梁和板的搭接部分,钢筋量也算错了型号——因为她根本不知道“建筑识图”里的“构件关系”,更没学过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》里的计算规则。所以,零基础学造价,头等步不是“学什么”,而是“避开这些坑”:
误区1:上来就啃教材
专业教材(比如造价师考试教材)是给有基础的人看的,零基础直接看,就像让小学生读高数,只会劝退。先从“白话版”的入门知识开始,比如搞懂“造价到底是做什么的”“一栋房子的造价包含哪些部分”。
误区2:只学软件,不学原理
广联达、CAD这些软件是工具,但工具是“死”的,人是“活”的。比如软件算量时,“扣减规则”怎么设?为什么有的梁要算“体积”,有的要算“面积”?这些都需要懂原理(比如清单计价规范、定额计算规则),否则软件算出来的数,你自己都不知道对不对。
误区3:忽视“识图”这个核心
造价的一切都基于图纸——建筑图、结构图、安装图……看不懂图,后面的算量、计价全是白搭。比如图纸上的“KL1(3) 300×600”是什么意思?“Φ8@100/200”代表什么?这些基础的“识图语言”,必须先过关。
二、3个月从入门到能上手,「阶梯式学习路径」来了
避开误区后,怎么学才高效?我结合自己带学员的经验,总结了一个“3个月阶梯式路径”,亲测对零基础友好,照着做,3个月后至少能独立完成简单项目的算量计价。
第1个月:打基础——搞懂“造价的底层逻辑”
核心目标:知道“造价是什么”“算什么”“怎么算的规则”。
1. 先搞懂“造价的本质”(2天)
不用看专业书,直接问自己:“如果我要盖一栋100平米的房子,需要花哪些钱?”——你会想到:买材料(水泥、钢筋、砖)、请工人(砌墙、抹灰、水电工)、买设备(搅拌机、塔吊)、给设计院的钱、给监理的钱、交税……这些加起来,就是“造价”。
简单说,造价就是“给工程算总账单”,大到几百亿的地铁项目,小到家里装修,核心都是“算清楚钱花在哪,花了多少”。
2. 学会“看图纸”(2周)
图纸是造价的“语言”,必须先学会“读”。零基础可以从“建筑图”开始(比结构图简单),重点看这3部分:
总说明:项目基本信息(建筑面积、结构类型、材料要求),比如“本工程采用C30混凝土”“墙体用200厚加气块”,这些直接影响后面的算量计价。
平面图+立面图+剖面图:搞懂房子的“长、宽、高”,比如平面图看房间布局和尺寸(轴线距离、墙体厚度),立面图看外墙装修(贴砖还是刷涂料),剖面图看层高和构件关系(比如梁和板怎么搭接)。
构件详图:比如楼梯详图、节点详图,看具体部位的做法(比如楼梯踏步的高度和宽度)。
学习资源:直接搜《16G101图集》(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),虽然是规范,但网上有很多“白话解读版”,比如B站“工地大叔讲识图”,用动画演示,比看书好懂10倍。
3. 掌握“计算规则”(2周)
算量不是“随便算”,得按规则来——比如“建筑面积怎么算?阳台算一半还是全算?”“墙体高度从哪算到哪?要不要扣除门窗洞口?”这些都有明确规定。
零基础不用背全套规则,先重点学“清单计价规范”(GB50500-2013)里的“工程量计算规则”,比如:
平整场地:按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算(注意:不是占地面积,是首层建筑面积,包括阳台、走廊)。
砖墙:按体积算,扣除门窗洞口、过人洞,不扣除梁头、板头(这些细节很重要,直接影响算量结果)。
小技巧:找一份简单的“工程量计算书”(网上搜“XX项目预算书”就能找到),对着图纸和计算规则,看看别人是怎么一步步算的,模仿着练2个小案例(比如算一个房间的地砖面积、一面墙的抹灰面积),比死记规则有用。
第2个月:学核心——算量+计价,从“手动”到“软件”
核心目标:先会手动算量(理解原理),再学软件操作(提高效率)。
1. 手动算量:先“慢”后“快”(2周)
很多人觉得“现在都用软件了,手动算量没必要”,大错特错!手动算量是为了理解“量怎么来的”,比如算混凝土梁的体积,公式是“长×宽×高”,但“长”是梁的净长(扣除柱的宽度),“宽和高”看图纸标注——这些细节,手动算一遍才会印象深刻,后面用软件时才知道“哪里可能出错”。
练习步骤(以“框架结构办公楼”为例):
算建筑面积(按规范算,注意阳台、雨棚的计算规则);
算基础(独立基础、条形基础,按体积算);
算主体结构(柱、梁、板、墙的混凝土量和模板面积);
算二次结构(构造柱、过梁、圈梁);
⑤ 算装修(地面、墙面、天棚的面积)。
每次算完,自己检查一遍:“有没有漏项?尺寸有没有看错?规则有没有用对?”
2. 软件算量:从“CAD”到“广联达”(2周)
手动算量练熟后,学软件会很轻松。零基础推荐从“广联达GTJ2025”(土建计量平台)开始,步骤很固定:
新建工程(输入工程名称、结构类型、抗震等级,这些在图纸总说明里有);
导入CAD图纸(把建筑图、结构图导入软件,定位对齐);
建模(按图纸画构件:先画轴网,再画柱、梁、板、墙……软件会自动识别图纸上的尺寸,你只需要检查有没有画错);
套用清单定额(给每个构件“套项”,比如“矩形柱”套“混凝土矩形柱”清单,“墙面抹灰”套“墙面一般抹灰”定额);
⑤ 汇总计算(软件自动算出工程量,生成报表)。
小提醒:软件不是“万能的”,比如图纸上的“异形构件”(不规则的梁、板),软件可能识别不准,需要手动调整;还有“扣减关系”(比如梁和板重叠部分怎么算),要在软件设置里按规范调整。这些都需要手动算量的基础,否则软件算出来的结果你不敢用。
第3个月:练实战——做完整案例,积累“项目经验”
核心目标: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的预算书,知道“一份合格的造价文件包含哪些内容”。
1. 找“小而全”的案例练手
零基础别一上来就挑战“高层住宅”“商业综合体”,先从“单层厂房”“农村自建房”“小型办公楼”这类简单项目开始。案例可以去“造价通”“广联达服务新干线”下载,里面有很多带图纸和答案的真题(比如“XX办公楼施工图预算案例”)。
2. 按“真实流程”做一遍
一份完整的预算书,包括:
封面(项目名称、造价、编制人);
编制说明(工程概况、编制依据、材料价格来源);
工程量清单(分部分项工程清单、措施项目清单、其他项目清单);
计价表(综合单价分析表、总价表);
工程量计算书(附计算过程,方便复核)。
实战重点:
材料价格怎么来?查当地的“造价信息网”(比如“XX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”官网,每月会发布材料指导价),没有指导价的,去“建材市场询价”(打电话问供应商,报项目名称和用量,对方会给报价)。
取费怎么算?管理费、利润、规费、税金,按当地的“费用定额”来(比如某省规定“管理费按人工费的20%计取”),软件里可以直接设置费率,你需要知道“这些费用是什么,为什么要取”。
三、别再瞎买课!5个免费资源足够你入门
很多人学造价,动辄花几千块买“XX天速成课”,结果学完还是不会做项目。其实行业内有很多免费资源,质量不比付费课差,零基础完全够用:
1. 官方规范:免费又威望
清单计价规范(GB50500-2013):百度搜“GB50500-2013 全文免费”,直接看“工程量计算规则”部分(附录A到附录E),这是算量的“法律依据”。
当地定额:比如《XX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》,去“省造价站官网”下载(部分省份免费,部分需要注册),里面有详细的“工作内容”和“计量单位”(比如“人工挖土方”定额包含哪些工序,按“m³”还是“m²”算)。
2. B站:实操教程较多
直接搜“造价入门”,推荐几个UP主:
“造价员小郑”:讲广联达软件实操,从新建工程到出报表,一步一步演示,适合纯小白。
“工地杨工”:结合现场讲识图,比如“梁的钢筋怎么布”“墙柱节点怎么看”,比只看图纸更直观。
3. 公众号:每天学一点干货
“造价云”:每天发“造价小知识”,比如“飘窗建筑面积怎么算”“签证单怎么写才不会被审计砍”,都是实战中会遇到的问题。
“广联达造价圈”:官方号,经常发免费的案例图纸、软件教程,还有行业政策解读。
4. 交流群:不懂就问,有人带
加几个“造价学习群”(QQ搜“造价入门交流群”,微信搜“造价学习”公众号,很多会拉群),群里有很多老造价员,遇到问题(比如“这个构件怎么建模”“清单套哪个项”)直接问,大部分人会耐心解答。
5. 线下实习:积累“真实经验”
如果有时间,找个造价咨询公司实习(哪怕没工资),跟着师傅做项目——你会发现,实际工作中“图纸有错误怎么办”“甲方要求赶工怎么调价”“审计对量时怎么沟通”,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经验,才是真正值钱的。
四、2个真实案例:他们是怎么从零基础做到独立做项目的
可能你还是会说:“道理我都懂,但我怕自己学不会。” 分享两个我带过的学员案例,他们都是零基础,现在已经能独立负责项目了,希望能给你信心:
案例1:从“护士”到“造价员”,3个月转行成功
小敏,之前在医院做护士,觉得工作太累,想转行。零基础,数学一般,甚至不知道“CAD是什么”。
她的学习方法:
前1个月:每天花2小时看B站识图教程,对着自家房子的装修图练(量房间尺寸,算地砖面积,和装修公司的报价对比);
第2个月:用广联达画“自家房子的模型”,算混凝土量、装修面积,不会的就截图问群里的师傅;
第3个月:在网上接“小活儿”(比如帮人算一个小商铺的装修预算,收费200块),边做边改,积累案例。
现在她在一家造价咨询公司做助理,月薪6000+,虽然不算高,但比之前轻松,而且能看到进步。
案例2:应届生,非土木专业,靠“案例+证书”进国企
小王,学“市场营销”的,毕业找不到合适工作,想试试造价。
他的方法:
毕业前3个月:集中练了5个完整案例(从网上下载图纸,自己算量计价,做完找老师点评),整理成“作品集”;
毕业后:边找工作边考“二级造价工程师”(比一级简单,零基础备考3个月能过),拿到证书后,简历上写“会广联达,能独立完成中小型项目预算,有5个实战案例”,较后进了一家国企的造价部门。
较后想说:造价没那么“高大上”,但需要“踏实”
很多人觉得造价“难”,其实难的不是知识本身,而是“没耐心一步步来”。它就像学开车,一开始觉得“方向盘、刹车、油门”很难协调,但练得多了,自然就熟练了。
零基础学造价,记住3句话:先懂原理再用工具,先手动算再软件算,先做小案例再做大项目。每天花2-3小时,坚持3个月,你会发现:原来自己也能算出一份像样的预算书。
至于“数学好不好”“是不是科班出身”,真的不重要——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沉下心,从图纸开始,从每一个构件的工程量开始,一点点积累。造价这个行业,经验永远比“出身”值钱,而经验,都是算出来的。
- 详情请进入黄冈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8883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黄冈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黄冈造价员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