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程项目管理中,造价管理就像人的"血液循环系统"——一旦出现堵塞或失控,整个项目都会陷入瘫痪。不少项目经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明明前期预算做得滴水不漏,结果施工中不是材料涨价就是设计变更,较后结算时超支20%都算"正常现象"。其实,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靠运气,而是一套可落地的系统方法。上饶优路教育将从5个实战维度,结合12个真实案例,带你掌握从预算编制到结算审计的全流程管控技巧,帮你把造价偏差率稳稳控制在5%以内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上饶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吃透图纸与政策,别让基础数据拖后腿
很多造价失控的根源,都藏在较初的图纸会审环节。去年接触过一个办公楼项目,造价师在算量时没注意到结构图里梁配筋标注的"三级钢"被误写成"二级钢",直接导致钢筋用量少算120吨,后期返工补算时光材料费就多花了48万。这就是典型的"图纸理解偏差"造成的造价黑洞。
三个必须掌握的图纸审核技巧:
1. 交叉核对法:结构图纸与建筑图纸对照看,比如建筑图的墙体厚度是否与结构图的荷载计算匹配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曾因暖通图纸风管尺寸与结构梁高度冲突,导致300米风管重新改道,额外产生18万安装费。
2. 清单特征标注:在工程量清单里必须写清材料规格的"隐形要求"。就像地砖铺设,不能只写"800800mm地砖",要补充"含防滑处理、接缝宽度≤2mm",避免施工方用普通地砖冒充防滑砖。
3. 政策时效性核查:今年3月住建部刚更新的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新增了绿色施工措施项目费,要是还按去年的老模板编清单,很可能漏项。建议每月花2小时浏览当地造价站官网,把政策更新做成Excel台账。
二、跳出结算看造价,建立全过程管控思维
某市政道路项目的造价经理分享过一个教训:他们在施工阶段把每月签证都审得很严,结果结算时发现设计阶段的混凝土标号选型不合理,C30就能满足的路段用了C35,整个项目多花了230万。这说明造价管理必须向前端延伸。
全过程管控的四个关键节点:
决策阶段:用"三对比法"选方案。比如厂房建设,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造价对比不仅要看初始投资,还要算20年使用周期的维护费。某电子厂项目经过全周期测算,较终选择钢结构方案,虽然比混凝土贵15%,但后期改造灵活度提升,十年内节省改造成本400万。
设计阶段:推行限额设计时要抓大放小。某医院项目把土建单方造价限额定在2800元/,但允许手术室净化系统突破限额,较终在总造价可控的前提下,核心功能区品质达标。
施工阶段:建立"签证分级审批"制度。5万元以下签证由项目经理审批,5-20万需造价部门复核,20万以上必须组织专家论证。某EPC项目经过这种方式,把签证变更金额占比从18%降到了7%。
结算阶段:重点核查"重复计价"。比如墙面抹灰已经包含在砌筑工程里,就不能再单独列项。某住宅项目结算时审计出12项重复计价,核减金额达86万。
三、善用数字化工具,但别沦为软件操作工
现在很多造价人员陷入了"软件依赖症"——拿到图纸就导入算量软件,结果软件自动生成的工程量清单里,把女儿墙内侧的保温层漏算了。不是软件不好,而是使用方法出了问题。
数字化工具的正确打开方式:
1. BIM模型要"活起来":某地铁项目用BIM做4D进度模拟时,发现某区间隧道施工与周边管线迁移存在28天工期重叠,经过调整工序节省了150万窝工费。这里的关键是让造价模型与进度计划联动。
2. Excel函数比造价软件更实用:推荐掌握VLOOKUP嵌套IF函数做材料价差调整,比如=VLOOKUP(材料编码,价格库!A:B,2,0)IF(数量>100,0.95,1),能快速算出不同采购量的折扣价。某造价咨询公司靠自定义Excel模板,把材料调价效率提升了4倍。
3. 大数据分析预警风险:某地产集团建立了近五年的项目造价数据库,当新项目的混凝土用量比同类项目高出12%时,系统自动预警,后来发现是设计院套用了过时的荷载参数。
四、打通部门壁垒,让造价成为项目的"听诊器"
见过较可惜的一个项目:施工队发现基坑支护方案有优化空间,能省30万,但因为怕得罪设计院,硬是没敢提。这种"各扫门前雪"的心态,是造价管理的隐形杀手。
三个跨部门协同技巧:
每周造价碰头会:设计部讲变更意图,施工部说现场情况,造价部算经济账。某商业项目经过这种会议,把幕墙设计变更的造价增加控制在了原预算的5%以内。
建立"造价贡献奖":某央企规定,任何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只要能节省造价5%以上,就奖励节约金额的2%。去年有个水电工程师提出的管道走向优化方案,为项目节省了82万,个人拿到了1.64万奖金。
推行"造价明白纸"制度:给施工班组发的任务单上,不仅写工程量,还要标注"每平米模板损耗不得超过1.2"、"钢筋搭接长度按35d执行"等造价控制要点。某住宅项目经过这种方式,钢筋损耗率从3.5%降到了2.1%。
五、培养风险预判能力,别等超支了才想起控制
今年初某化工项目因为没预判到环氧树脂价格暴涨,三个月内材料成本增加了23%。其实只要关注一下原油价格走势(环氧树脂的主要原料),就能提前三个月做好备货计划。
造价风险的三大预判维度:
1. 宏观经济指标:当PPI(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)连续三个月上涨时,就要警惕钢材、水泥等主材价格波动,建议与供应商签订"价格波动调价协议",约定±5%以内的波动不调价,超过部分按比例分担。
2. 政策变动风险:比如环保政策收紧会导致砂石价格上涨,某桥梁项目提前半年储备了3万立方砂石,规避了后续20%的涨价风险。
3. 地质条件风险:在岩溶发育地区,桩基工程的造价偏差往往很大。建议在招标清单中注明"地质勘探报告仅供参考,实际桩长按现场签证结算",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报"暂定工程量报价"。
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,本质上是从"被动核算"到"主动管控"的思维转变。记住,出色的造价人员不是只会算量套价的"计算器",而是能为项目创造价值的"军师"。当你能用数据说服设计院优化方案,能用制度管住签证变更,能用预判规避市场风险时,你就真正掌握了造价管理的精髓。
- 详情请进入上饶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8925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上饶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上饶造价工程师培训机构哪个好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