较近总有人问我:“想入行工程造价,到底要学哪些东西?感觉又是看图纸又是算量,还要懂政策,越想越头大。”其实我刚入行时也这样,对着一堆图纸和定额书,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今天赣州优路教育就结合我这些年带新人的经验,把工程造价要学的内容拆解开,从理论到实操,再到行业里的“潜知识”,快速性说清楚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赣州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啃透这些“地基课”:理论知识是根本
很多人觉得工程造价“会算量就行”,但干久了就会发现,理论知识才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。就像盖房子,地基不稳,楼越高越容易塌。
1. 工程识图:看懂图纸是“头等步”
图纸是造价的“语言”,看不懂图纸,后面的算量、套价全是白搭。这部分要学的包括:
建筑施工图(建施):看房屋的平面布局、层高、墙体、门窗这些“表面”信息,比如一张平面图里,轴线间距决定了房间尺寸,标高决定了楼层高度,这些都是算面积、体积的基础。
结构施工图(结施):看梁、板、柱、基础这些“骨架”,钢筋的型号、数量、间距,混凝土的强度等级,这些直接影响工程量和造价。
设备施工图(设施):水、电、暖这些安装工程的图纸,虽然土建和安装是分开的,但懂一点能帮你更好地理解项目整体。
举个踩坑的例子:我带过一个新人,算一栋楼的墙体工程量时,只看了建施图上的墙体厚度,没注意结施图里“墙体与柱重叠部分要扣减”,结果算出来的砖用量比实际多了30%,差点造成报价失误。所以识图时一定要“建施结施对着看”,细节不能漏。
2. 工程经济与造价构成:知道钱花在哪儿
工程造价不是简单的“算个数”,而是要明白“钱是怎么组成的”。这部分要学:
造价构成:分部分项工程费、措施项目费、其他项目费、规费、税金,每一项包含什么,比如措施费里的安全文明施工费是不可竞争费用,投标时不能随便降。
工程经济学:资金的时间价值(比如现值、终值)、方案比选(不同施工方案哪个更省钱),这些在做投资估算、设计概算时很重要。
3. 定额与清单计价:造价的“规则手册”
这是算钱的“游戏规则”,必须吃透:
定额:是国家或地方规定的“消耗量标准”,比如砌1立方米砖墙需要多少砖、多少砂浆、多少人工,定额里都有明确数字,是套价的基础。
清单计价规范:现在主流的计价方式,按“项目特征”列清单,比如“挖基础土方”要描述土壤类别、挖土深度、运距,然后根据清单项目算量、套定额组价。
小提醒:不同地区的定额不一样(比如广东用《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》,江苏有江苏的定额),入行后要先熟悉当地的定额库和计价软件。
二、软件技能:造价人的“吃饭工具”,这3个必须熟练
现在早就不是“手算时代”了,不会用软件,效率低到根本没法工作。这几个软件是“刚需”:
1. CAD:看图纸、改图纸的基础
虽然现在有很多看图软件(比如CAD快速看图),但CAD是“基本功”。至少要会:
快速测量尺寸(DI命令)、标注(DLI命令);
简单的图纸修改(比如删除多余线条、复制粘贴);
用图层管理图纸(不同专业的图放在不同图层,方便查看)。
2. 计价软件:套价、出报表全靠它
每个地区常用的计价软件不一样,但核心功能类似,比如:
广联达计价(全国用得较多):能导入清单、套用定额、调整材料价格(比如把定额里的“C30混凝土”单价换成当前市场价)、生成投标报价表。
斯维尔、宏业(部分地区常用):功能和广联达类似,学会一个,其他的上手很快。
操作小技巧:套定额时一定要看“工作内容”,比如“墙面抹灰”定额里是否包含“基层清理”,如果图纸要求额外清理,可能需要单独套项,不然会漏算费用。
3. BIM建模软件:未来的“加分项”
现在越来越多项目要求用BIM算量,比如广联达GTJ(土建计量)、GQI(安装计量),学会了能大大提升算量效率。
GTJ可以直接导入CAD图纸,识别墙、梁、板、柱,自动计算工程量,比手算快10倍以上;
但别完全依赖软件!软件识别错了(比如图纸标注不规范),算出来的量也会错,所以要会“手动检查”,比如用“查看工程量”功能核对关键构件的数量。
三、实操能力:光会理论不行,得“算得出、对得上”
工程造价是“实战型”工作,学了理论和软件,还要能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造价。这部分要练3个核心能力:
1. 工程量计算:从“小构件”开始练
别一上来就挑战“整栋楼”,先从简单的构件开始:
算面积:比如房间地面面积=长×宽,扣除柱、墙的占地面积;
算体积:比如混凝土梁体积=梁长×梁宽×梁高,注意梁与柱交接处要扣减;
算重量:比如钢筋重量=根数×长度×理论重量(Φ10钢筋理论重量0.617kg/m,这个要背下来)。
举个简单例子:算一个3m×4m的房间地面地砖工程量(假设地砖规格600×600mm,灰缝2mm):
地砖数量=(3000+2)/(600+2)×(4000+2)/(600+2)≈5×7=35块(实际计算时要考虑损耗率,一般地砖损耗率2%-5%);
工程量=3×4=12(清单量按净面积算,定额量可能包含损耗)。
2. 套价与组价:别让“价差”坑了你
算完量,就要套定额组价了,这里较容易出问题的是“材料价差”:
定额里的材料价格是“基期价”(比如几年前的价格),实际报价要用“市场价”,比如现在钢筋价格6000元/吨,定额里可能是4000元/吨,这2000元的差价要在“材料调差”里加上。
还要注意“取费费率”,比如管理费、利润的费率,不同工程类型(建筑、市政、安装)费率不一样,要按当地规定调整。
3. 成本分析:知道“钱花得值不值”
出色的造价员不仅会算“报价”,还会算“成本”。比如一个项目报价1000万,要能分析出:
人工成本多少(比如钢筋工300元/天,需要多少工日);
材料成本多少(水泥、砂石、钢筋的用量和市场价);
机械费、管理费、利润各占多少,这样才能判断报价有没有竞争力,会不会亏本。
四、行业经验:这些“潜知识”没人教,但很重要
干造价久了会发现,很多东西课本上没有,全靠“经验积累”:
1. 懂政策:别让“新规”影响你的结果
造价受政策影响很大,比如:
增值税税率变了(从11%降到9%),报价时税金部分要跟着调;
新的《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实施后,清单项目特征描述要求更详细了,漏写可能导致结算争议。
建议平时多关注当地住建部门的官网,或者加入造价行业群,及时了解新规。
2. 跑现场:图纸和实际可能“差很远”
我见过一个造价员,算土方量时完全按图纸算,结果现场有个3米深的大坑没考虑,导致土方量少算了2000方。所以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:
看看实际施工工艺(比如图纸写“外墙保温”,现场是用聚苯板还是岩棉板,材料不同价格差很多);
了解施工难点(比如地下室积水,可能需要额外增加排水费用)。
3. 沟通能力:跟甲方、施工方“打交道”的技巧
造价不是“闭门造车”,要经常和甲方(审核方)、施工方沟通:
跟甲方对量时,要能清晰解释“为什么这么算”,拿出定额、规范做依据;
跟施工方沟通时,要懂一些施工流程,他们说“这个活儿不好干,得加钱”,你要能判断是不是合理(比如雨天施工增加人工,确实要考虑)。
五、避坑指南:新人较容易踩的3个“坑”
较后说几个新人常犯的错误,帮你少走弯路:
1. 只学软件不学理论:以为会用GTJ算量就够了,结果软件识别错了都不知道,算出来的量“差之千里”;
2. 忽略细节:比如算门窗时漏了“窗台板”,算屋面时漏了“防水附加层”,小细节积累起来,总价能差几十万;
3. 不敢问:遇到不懂的地方憋在心里,其实老造价员都愿意教(前提是你自己先思考过),问的时候带上你的思路,比如“这个梁的长度我算的是5米,您看对不对?”
其实工程造价不难,难的是“细致”和“坚持”。从看懂一张图纸,到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造价,可能需要1-2年时间,但只要把理论、软件、实操这三块吃透,再积累点行业经验,你会发现这个工作不仅稳定,还很有成就感——毕竟,你算的每一个数,都关系到项目的“钱袋子”。
慢慢来,一步一步学,你也能成为别人口中的“资深造价员”。
- 详情请进入赣州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8929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赣州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赣州哪里有工程造价培训班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