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价员资格被取消,不是行业淘汰从业者,而是行业从“资格门槛”转向“能力门槛”的升级信号。如果你正因此焦虑——担心证书失效、职业中断,或纠结下一步怎么走,别慌。宜春优路教育会从证书替代路径、技能升级清单、3个转型方向+真实案例、行业新趋势四个维度,帮你理清思路,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点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宜春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清楚:造价员为什么会被取消?这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?
2016年国务院发文取消“造价员”职业资格许可,当时不少人觉得“天塌了”——毕竟手里的证书突然成了“废纸”,干了五六年的岗位好像突然没了“名分”。
但你有没有想过:为什么偏偏是造价员?
说白了,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。以前的造价员资格,更像“入门许可”,考试偏重基础理论,拿到证的人可能只会算量套价,却不懂成本优化、风险控制。而现在的工程越来越复杂,甲方要的是“能帮我省钱、控风险、提效率的人”,不是“只会按图纸算数的机器”。
取消造价员,本质是淘汰“低水平重复劳动”,倒逼从业者向“复合型造价人才”升级。就像以前工厂招工人看“上岗证”,现在招工程师看“解决问题的能力”——门槛看似高了,但天花板也更高了。
(别慌,后面会具体说怎么升级,先把心态稳住。)
二、较关心的问题:以前的造价员证没用了?现在该考什么证?
这是后台问得较多的问题,直接给答案:以前的造价员证虽然不再作为准入资格,但在部分企业的职称评定、项目经验认定中仍有参考价值(比如有些公司会把“持造价员证满3年”作为晋升条件之一)。
但想在行业立足,必须有“新通行证”。目前较核心的替代证书有两个,含金量和适配性都经过市场验证:
1. 二级造价工程师:较贴近“原造价员”的升级款
如果你之前做的是中小型项目的造价工作,考二级造价师几乎是“无缝衔接”。
为什么推荐?
定位匹配:二级造价师负责“中小型工程的造价文件编制、审核”,和原造价员的工作范围高度重合,但权限更高(比如可以独立签字盖章)。
报考门槛低:中专学历+从事造价工作满2年就能考(具体看各省要求,比如部分省份大专学历只需1年工作经验)。
市场需求稳:现在招投标、项目结算都明确要求“造价文件需由造价工程师签字”,二级证在中小城市、中小企业尤其吃香。
怎么考?
考试科目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》(客观题)+《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》(主观题,分土建、安装、水利、交通四个专业,选一个就行)。
备考重点:实务科目要多练真题,尤其是算量题(比如混凝土工程量计算、清单计价规范应用),很多考生栽在“细节丢分”上(比如忘了扣梁头体积)。
举个例子:我朋友小林,原造价员,2020年考了二级造价师,现在在一家地方建筑公司做造价主管,工资比以前涨了40%,项目签字权也拿到了——“以前算完量要给工程师审核,现在自己就能定,成就感完全不一样。”
2. 一级造价工程师:想进大厂、拿高薪,就奔这个
如果你的目标是“进央企、设计院、头部咨询公司”,或者想做大型项目(比如EPC工程、市政PPP项目),一级造价师是“硬通货”。
含金量有多高?
市场缺口大:全国一级造价师持证人数不到30万,而大型工程每个项目至少需要2-3个持证人员,供需差明显。
薪资天花板高:一线城市资深一级造价师年薪普遍在25万+,如果是项目经理岗,加上绩效能到40万+。
报考门槛稍高,但有“捷径”:
学历要求:大专学历+从事造价工作满5年(本科4年,硕士2年),如果是“工程造价”专业,年限可以减1年。
备考建议:别想着快速考四科(管理、计价、技术与计量、案例分析),可以分两年考——头等年主攻“管理+计价”(偏记忆),第二年攻克“计量+案例”(偏实务)。案例分析一定要动手写,光看答案没用,很多人就是“眼高手低”挂科的。
三、比证书更重要的:这3个技能,现在不学就晚了!
证书是“敲门砖”,但能不能站稳脚跟,看的是“真本事”。现在的造价岗位,早就不是“会用广联达算量就行”了,这三个技能必须重点练:
1. 从“算量套价”到“成本优化”:学会帮甲方“省钱”
以前造价员的工作是“按图纸算量,按定额套价”,现在甲方要的是“怎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把成本降5%?”
举个例子:某项目原设计用C30混凝土,你能不能经过分析地质条件、荷载要求,建议改用C25+添加剂?这样每吨混凝土成本能降80元,整个项目下来能省几十万——这才是“值钱”的能力。
怎么练?
吃透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(GB50500-2013)和各省补充定额,知道哪些子目可以“灵活调整”。
多跑现场:比如了解施工工艺(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省多少人工?)、材料市场价(不同品牌钢筋价差能差10%),这些都是优化成本的依据。
2. 数字化工具:不会用BIM和造价软件,迟早被淘汰
现在的造价工作,早就进入“数字化时代”了。去年我去一家咨询公司调研,发现他们招新人的头等个问题是:“会用BIM算量吗?能导出三维造价模型吗?”
必须掌握的工具清单:
基础款:广联达GTJ(算量)、GQI(安装算量)、计价软件(熟悉当地定额库)。
进阶款:BIM建模软件(Revit、鲁班BIM)、造价数据分析工具(Excel高级函数、Python基础,能批量处理数据)。
别觉得“我年纪大了学不会”,我认识一个50岁的老造价员,去年自费报了BIM培训班,现在能用Revit做整个项目的三维造价模型,甲方点名要他负责项目——“以前靠经验,现在靠工具,效率差十倍。”
3. 软技能:沟通和谈判,比算量更“值钱”
造价工作不是“闷头算”,而是要和甲方、施工方、设计方打交道。比如施工方报上来的签证单,你怎么有理有据地核减?甲方压价时,你怎么用数据说服他“这个价格已经是底线”?
关键能力:
数据表达:把枯燥的数字变成“人话”,比如“这个方案比原计划多花20万,但能缩短工期15天,综合下来反而省了5万”。
情绪管理:遇到施工方扯皮别硬碰硬,先听对方诉求,再用定额、规范“摆事实”,比如“你说的这个工艺确实复杂,但定额里已经考虑了特殊情况,我们按条文来”。
四、不想只做“造价员”?这3个转型方向,有人已经年入50万
如果你不想一辈子做“算量计价”,这三个方向值得考虑,都是行业未来的“香饽饽”:
方向1:造价咨询深化——从“执行者”到“咨询师”
适合人群:有3年以上造价经验,擅长成本分析。
典型工作:给甲方做“全过程造价咨询”,从项目立项开始介入,帮甲方做投资估算、设计概算、招投标控制价,到施工阶段的进度款审核、变更签证管理,较后做竣工结算。
案例:小王,原造价员,考了一级造价师后转型做咨询,现在在一家头部咨询公司带团队,负责一个EPC项目的全过程造价。他说:“以前算量是‘点对点’,现在做咨询是‘全链条’,要懂法律(合同条款)、懂施工(现场签证)、懂财务(税务筹划),虽然累,但成就感和收入都翻倍了。”
方向2:甲方成本岗——从“乙方”到“甲方爸爸”
适合人群:想稳定、擅长全局思维。
甲方成本岗(比如房地产公司的成本经理、国企基建部的造价负责人),工作更偏向“管理”:制定成本目标、审核乙方报价、控制项目总成本。优势是“不用天天加班赶报告”,且薪资稳定(头部房企成本经理年薪30万+)。
注意:甲方招人更看重“综合能力”,除了造价专业,还要懂招投标流程、合同法、甚至一点点工程管理知识。建议先考个二级造价师,积累2-3个完整项目经验,再跳槽会更有优势。
方向3:BIM造价+数字化转型——踩中行业“风口”
适合人群:年轻、愿意接触新技术。
现在国家大力推“数字建筑”,BIM(建筑信息模型)是核心工具。BIM造价工程师的工作是“用三维模型做造价”,能实现“算量更准、变更更快、成本更透明”。
比如某地铁项目,用BIM模型算量,比传统手工算量效率提高60%,误差率从5%降到1%以下。这类人才现在非常稀缺,一线城市起薪就能到15K+,懂编程(比如用Dynamo自动化算量)的资深人才,年薪50万都不是问题。
五、较后想说:行业在变,但“能解决问题的人”永远不会被淘汰
造价员取消这几年,我见过两种人:一种人抱怨“证书没用了,工作不好找”,然后慢慢被边缘化;另一种人抓住机会考了新证、学了新技能,反而升职加薪,跳到了更好的平台。
其实行业从来不会淘汰“人”,只会淘汰“不愿改变的人”。从“造价员”到“造价工程师”,从“算量工具人”到“成本管理者”,这条路确实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,但走过去你会发现:你的价值,早就不是一张证书能定义的了。
- 详情请进入宜春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9138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宜春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宜春造价员考试时间是什么时候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