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造价这行,常被说是“越老越吃香”,但新手入门总绕不开三个问题:学了一堆理论却不会算量、软件操作半天出不了数、拿到图纸不知道从哪下手。其实,学好造价没有“速成秘籍”,但有“避坑指南”——明确目标+啃透基础+练熟工具+死磕实战+持续复盘,这五步走下来,你会发现“从新手到熟手”的路其实很清晰。襄阳优路教育就把带过50+新人总结的经验拆解开,告诉你每个阶段该重点学什么、怎么学,看完就能上手练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顺利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顺利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襄阳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想清楚:“你为什么学造价?”——目标错了,努力全白费
说实话,见过太多人学造价是“跟风”:听说薪资高、稳定,就一头扎进来。但学了半年才发现,自己根本受不了“对着电脑算量到凌晨”“对着小数点抠数字”的枯燥——目标不明确,很容易半途而废。
不同目标,学习重点完全不同:
如果是学生,想毕业进甲方/咨询公司:重点抓“考证+规范”。毕业前拿下造价员(现在叫二级造价师),熟悉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(GB50500-2013),这是敲门砖;
如果是转行,想快速上岗:别死啃教材,先练“算量+套价”。比如用广联达算一套100的住宅,3天内出量、5天内套价,能独立完成小项目就能找工作;
如果是在职提升,想做“造价高手”:重点学“成本优化+风险控制”。比如同一个项目,怎么经过调整施工工艺让造价降5%,怎么在合同里规避签证争议——这些才是“值钱”的能力。
举个例子:我之前带的一个实习生,目标是进咨询公司,却天天花时间研究“BIM建模多好看”。结果面试时被问“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的区别”,支支吾吾答不上来——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没用。
二、理论基础不是“玄学”,这3门课啃不透,后面全白搭
总有人说“造价靠经验,理论没用”,这是大错特错!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,理论就是造价的“地基”——你连梁和柱的构造都分不清,怎么算钢筋量?
这3门核心课,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啃:
1. 《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》——“看不懂图,算量就是瞎猜”
图纸是造价的“语言”,但很多新手拿到图纸就犯怵:密密麻麻的线条、符号,根本不知道画的是啥。其实看图有“套路”:
先看总说明:搞清楚建筑类型(框架/剪力墙)、抗震等级、混凝土强度等级——这些直接影响钢筋用量和混凝土量;
再看结构平面图:从基础到屋顶,一层一层看。比如梁的标注“KL1(3) 300×600”,表示“框架梁1,3跨,截面300宽×600高”,漏掉“3跨”,梁的长度就会算错;
较后看详图:节点大样图(比如阳台栏杆、楼梯踏步)较容易藏“坑”。我见过有人算楼梯时,没看详图漏了“梯梁”,结果整栋楼的混凝土量少算了20m³。
小技巧:刚开始可以拿一套简单的图纸(比如农村自建房),对着《建筑制图标准》(GB/T50104-2010),把每个符号、标注都标出来,一周就能入门。
2. 《工程经济学》——“不懂经济,报价就是‘拍脑袋’”
别以为造价就是“算量套价”,真正的高手能经过“经济分析”帮项目省钱。比如:
资金时间价值:甲方拖欠工程款3个月,你要知道这3个月的利息损失怎么算(用复利公式F=P(1+i)ⁿ);
方案比选:同一个项目,用“预制板”还是“现浇板”?算量可能差不多,但预制板工期短、人工成本低,综合下来造价更优——这些都需要用工程经济学的方法对比。
举个例子:之前做一个教学楼项目,施工方想把“外墙乳胶漆”换成“真石漆”,说好看。我一算:真石漆材料费贵30%,但工期多5天,人工成本增加15%,综合下来总造价高了8万——较后甲方果断选了乳胶漆。
3. 《建筑施工技术》——“不知道工人怎么干活,算量就会漏项”
造价不是“纸上谈兵”,你得知道“活儿是怎么干的”。比如算“土方开挖”:
定额里“人工挖土方”和“机械挖土方”的价格差3倍,但如果场地狭小,机械进不去,只能用人工——这就是施工工艺决定计价;
挖完土要“回填”,但回填土需要“分层夯实”,每30cm一层,压实系数0.94——不懂这个,回填土的工程量就会算少。
建议:有空去工地待一天,看看钢筋怎么绑、模板怎么支、混凝土怎么浇。我当年学造价时,跟着工人师傅扛了两天钢筋,回来再算钢筋量,一眼就知道哪里容易漏“搭接长度”。
三、软件是“武器”,这3步让你从“点鼠标都手抖”到“2小时出量”
现在做造价,不会软件等于“用算盘算账”——效率低还容易错。常用的软件就3个:CAD(看图)、广联达GTJ(算量)、广联达GQI(安装算量)、计价软件(套价)。其中,广联达GTJ是土建算量的核心,必须练到“闭着眼睛都能操作”。
1. 新建工程:别忽略“工程设置”,这里藏着80%的坑
很多新手新建工程时,随便填几个数就开始建模,结果算完才发现“抗震等级选错了”“混凝土标号填反了”,导致钢筋量差了好几吨。正确步骤是:
工程信息:准确填“结构类型”(框架/剪力墙)、“设防烈度”(比如7度区)、“檐高”(影响抗震等级);
楼层设置:按图纸的“结构层高表”填,别用“建筑标高”(建筑标高=结构标高+地面做法厚度,算结构量必须用结构标高);
计算设置:重点看“钢筋”和“混凝土”的计算规则,比如“梁的保护层厚度”,图纸没说就按规范(基础梁40mm,楼层梁25mm)。
踩坑案例:之前有个同事算一栋18层的住宅楼,把“抗震等级”从“三级”错选为“四级”,结果整栋楼的钢筋量少算了12吨——甲方审核时直接打回,返工了3天。
2. 构件建模:“先画主体,后画零星”,别上来就抠细节
建模时较忌讳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正确顺序是:轴网柱梁板墙基础零星构件(楼梯、阳台、挑檐)。
轴网:必须和图纸一致,不然后面所有构件位置都会错;
柱/梁/板:重点是“属性定义”,比如梁的“截面尺寸”“配筋信息”,输错一个数,量就差远了;
零星构件:楼梯、阳台这些“非标构件”,可以用“参数化建模”(广联达里有现成的楼梯模型,改改尺寸就行)。
小技巧:建模时开着“动态输入”(F12键),输入尺寸更方便;画完一层后,用“三维检查”看看有没有“悬空梁”“漏画柱”——这些都是新手常犯的错。
3. 套价出量:清单定额“对号入座”,别瞎套
算完量不是结束,还要套清单、定额,才能出造价。这里的关键是“清单项目特征描述”和“定额子目匹配”:
清单:按《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来,比如“挖基础土方”的项目特征要写“土壤类别、挖土深度、弃土运距”;
定额:清单量是“净量”,定额量要考虑“损耗”。比如“混凝土柱”,清单量按图示尺寸算,定额量要加1.5%的损耗(不同地区定额有差异,以当地为准)。
举个例子:“C30混凝土独立基础”,清单编码是“010501003”,定额要套“混凝土基础”+“基础模板”,如果基础下面有“垫层”,还要单独套“垫层混凝土”和“垫层模板”——漏一个子目,造价就少一块。
四、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实战高手”,就差这3个训练
理论懂了,软件会了,是不是就能干活了?不一定。我见过很多人“模拟算量能拿90分,实际项目却不及格”——因为实战里全是“意外”:图纸有矛盾、甲方改设计、施工队报签证……
1. 拿“真实图纸”练手,别用“教材案例”
教材里的图纸都是“理想状态”:尺寸清晰、标注完整、没有错漏。但实际项目的图纸,经常是“设计变更改了3版”“建施图和结施图对不上”。
训练方法:去“筑龙网”“豆丁网”找真实项目的图纸(较好是带招标控制价的),从100的小住宅开始,完整算一遍量、套一遍价,然后和“控制价”对比——重点看“自己漏了哪些项”“哪些量算错了”。
我带新人时,必让他们算3类项目:
框架结构别墅(简单,适合入门);
11层小高层(有地下室、标准层,练效率);
商业综合体(复杂,练细节,比如异形幕墙、大跨度钢结构)。
2. 跟着“老法师”复盘,别自己闷头干
造价这行,“经验”比“知识”更值钱。比如:
算量时,老法师会提醒你“卫生间的防水面积要加翻边300mm”;
套价时,老法师会告诉你“这个地区的‘商品混凝土’要调价差,信息价里不含泵送费”;
签合同时,老法师会盯着你“把‘签证时效’写成‘7天内确认’,超过不算”。
怎么找“老法师”?公司里的前辈、造价论坛的“大神”(比如“广联达服务新干线”)、甚至施工队的预算员——只要你肯问,他们大多愿意教(毕竟你算错了,他们也麻烦)。
3. 模拟“投标报价”,感受“压力下的决策”
平时练手可以慢慢算,但实际投标时,甲方可能只给3天时间——你要在“速度”和“ accuracy”之间找平衡。
训练方法:给自己定个时间,比如“3天内完成一个5000办公楼的造价”,过程中模拟“甲方突然改图纸”“材料价格暴涨”,看看自己怎么调整。
我当年第快速独立投标,就遇到“投标前1天,钢筋价格涨了200元/吨”:如果按原价报,肯定亏;如果调价,可能中标不了。较后我算了一下“钢筋量占总造价的25%”,涨200元/吨,总造价涨50元/,在甲方的“控制价浮动范围”内,果断调价——较后中标了,还赚了钱。
五、高手都在“偷偷”做的3件事,决定你能不能“越老越吃香”
造价不是“学会就完了”,而是“活到老学到老”。政策在变(新定额、新规范)、材料在变(新型建材价格)、工艺在变(装配式建筑、BIM技术)——不更新知识,3年就会被淘汰。
1. 建一个“自己的数据库”,别每次都“从零开始”
比如:
材料价格库:记录常用材料的“市场价”“信息价”“供应商报价”(比如2024年Q3,C30混凝土420元/m³,HRB400E钢筋4800元/吨);
构件含量库:算过的项目,记录“100住宅的混凝土含量0.35m³/”“钢筋含量55kg/”——下次接到类似项目,先拿这个数估算,心里有底;
易错点库:把自己算错过的地方记下来(比如“女儿墙压顶漏算模板”“散水没算伸缩缝”),贴在电脑旁,下次就不会犯。
2. 关注“政策和市场”,别只盯着“图纸和软件”
政策:每年各省都会发“造价信息”(材料价格、调价文件),住建部会更新“计价规范”(比如2024年某省取消“定额测定费”),这些直接影响造价结果;
市场:关注“建材期货价格”(钢筋、水泥的期货价能预判市场价走势)、“房地产政策”(限购放松时,造价咨询需求会增加)。
举个例子:2023年下半年,全国钢材价格暴跌30%,有公司提前预判到,在投标时调低了钢筋价格,中标后材料采购成本大降,利润率提高了8%——这就是“懂市场”的优势。
3. 定期“打脸”自己,别沉迷“我已经很厉害了”
我每年都会翻出3年前算的项目,重新算一遍——每次都能发现“当年怎么这么笨,这个量都能算错”。比如:
2021年算的一个项目,漏了“外墙保温的锚栓”,每个平方少算2元,整栋楼2万,就是4万元;
2022年算的一个项目,没考虑“夜间施工增加费”,结算时甲方不认,亏了3万。
记住:造价这行,“不怕犯错,怕的是重复犯错”。每次复盘都是快速进步,坚持3年,你就是别人口中的“老法师”。
工程造价不难,难的是“耐得住性子、抠得细细节、跟得上变化”。从看懂一张图纸到独立完成一个项目,从算错量被骂到带着新人干活,这个过程可能要1-2年,但只要你按“目标基础工具实战复盘”这五步走,就一定能走稳。
较后想说:造价不是“赚快钱”的行业,但它是“越沉淀越值钱”的行业——你今天多算对一个小数点,明天就可能多一份底气。慢慢来,总会到的。
- 详情请进入襄阳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9645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襄阳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襄阳工程造价培训多少钱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