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学一级造价工程师,难的不是“学不会”,而是“没方法”。每年都有大量零基础、在职备考的考生经过自学上岸,关键在于:用对资料、踩准节奏、避开误区,再加上“死磕到底”的执行力。南宁学天教育会从“准备阶段学习方法避坑指南心态调整”全流程拆解,给你一套能直接落地的自学方案,帮你少走90%的弯路。
造价工程师考试科目:建设工程造价管理,建设工程计价,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(土木建筑工程、安装工程、交通运输工程、水利工程),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。
报考条件
(一)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,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,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:
1、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(或高等职业教育)学历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;具有土木建筑、水利、装备制造、交通运输、电子信息、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(或高等职业教育)学历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。
2、具有经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(认证) 的工程管理、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;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。
3、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硕士学位或者第二学士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。
4、具有工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门类博士学位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。
5、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,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。
课程内容
根据造价工程师教材对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题例进行详细的精讲,按章节提供专门的课后作业供学员进行练习。
(1)全面讲解基础知识,帮助学员吃透教材,时间充裕的学员提升效果尤其明显。
(2)前一轮复习要求精、准、全,切忌走马观花,争取不漏知识点仔仔细细地学习一遍,可以边学边做练习题,以此来检测自己对每一章节的复习结果。
(3)建议学员边学边做笔记,为后一轮的复习提供资料。这个时间段可能相对较长一些,千万不要着急,要按部就班的学习,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。
课程特色
1、小班授课学的精;2、线上课程辅助学;3、线下面授跟得上。特色服务:面对面授课线上+线下结合补强
南宁学天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打破“自学必败”的误区:这些人都能靠自学上岸
很多人一开始就打退堂鼓:“一级造价工程师太难了,没有老师带着根本学不会!”但你不知道的是,每年经过考试的考生里,至少60%是纯自学——他们可能是每天下班后学2小时的上班族,可能是边带娃边挤时间的宝妈,甚至有零基础跨专业的“小白”。
我身边就有个例子:朋友小林,建筑行业做施工员5年,零基础考造价。他白天跑工地,晚上回家从7点学到11点,周末雷打不动学8小时,没用报任何培训班,就靠教材+网课+真题,用了10个月快速性过了4科。他说:“难的不是知识点,是你能不能把‘每天学2小时’坚持10个月。”
所以别被“难”吓住: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确实有门槛(需要相关专业学历+工作年限),但只要你符合报考条件,能沉下心按计划学,自学完全可行。
二、自学前必须做好这3件事:方向错了,努力全白费
1. 先搞清楚“考什么”:别拿着教材瞎啃
一级造价工程师考4科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(管理)、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计价)、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计量,分土建/安装/水利/交通4个专业)、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(案例,对应计量专业)。
管理:偏理论,考法规、造价构成、工程经济等,公式多但不难,适合先学打基础。
计价:和实际工作结合紧密,考工程量清单、招标控制价、结算等,需要理解+记忆。
计量:知识点碎、专业性强(比如土建考施工技术、工程材料,安装考管道、电气),建议尽早确定专业,别中途换。
案例:综合前三科内容,考计算题(比如算造价、算利润、索赔),是较难的一科,必须放在较后攻克。
重点提示:每年教材会有10%-15%的变动(比如法规更新、计价规则调整),一定要用较新版教材(2024年版是目前较新,后续以官方公布为准),旧教材可能误导核心考点。
2. 评估自己的“基础”:零基础和有基础,学习节奏天差地别
零基础/跨专业:先花1-2周补“行业常识”,比如看懂简单的建筑图纸、知道“清单”“定额”是什么(推荐看《建筑工程识图入门》《工程造价基础知识》这类入门书,别直接啃教材)。
有基础(比如做造价相关工作):直接从教材头等章开始,但要注意“工作经验≠考试考点”,比如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快捷方法,考试可能考规范的原始公式,别想当然。
举个例子:我之前带过一个学员,在咨询公司做造价3年,觉得计量“简单”,结果第快速考只考了58分(满分100)。后来发现他把工作中“凭经验估算”的内容当成考点,忽略了教材里“施工工艺细节”(比如混凝土养护时间、脚手架搭设要求),这些都是考试重点。
3. 准备“极简资料包”:资料太多=没资料
自学较忌讳“囤资料”:今天刷到一个名师网课,明天看到一份学霸笔记,结果资料堆了十几个G,根本看不完。其实核心资料就3样:
官方教材:人手一套,别用“精简版”“考点总结”代替,教材是所有考点的“母本”。
历年真题:近5年的真题至少刷3遍(近3年的要刷5遍),真题里藏着90%的高频考点。
1个网课(可选):零基础建议选“基础班”(老师讲得细,适合入门),有基础选“精讲班”(只讲考点,效率高)。别贪多,跟1个老师学到底,换来换去反而乱。
三、4阶段自学法:从“看不懂”到“能通关”,每一步都有具体操作
头等阶段:基础打底(3-4个月,每天2-3小时)——目标:看懂教材,记住60%考点
核心任务:把教材从头到尾过1遍,理解知识点,别追求“快速记住”。
怎么学:
1. 先看网课再看教材:比如学管理的“资金时间价值”,先听老师用“存银行利息”举例,听懂了再翻教材看公式推导,比直接啃书效率高3倍。
2. 用“思维导图”梳理框架:每学完一章,花10分钟画思维导图(不用好看,自己能看懂就行),比如计价的“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”,用树状图列出“固定资产投资”“流动资产投资”,再细分到“设备购置费”“建安工程费”,帮你把零散知识点串起来。
3. 做“课后题”检验:教材每章后面有练习题,别跳过!做错的题标出来,旁边写清楚“错因”(比如“公式记错”“概念混淆”),后面复习时重点看。
时间分配参考:管理30天,计价40天,计量50天(计量内容多,多留时间),每天学2章左右,周末用来补进度。
第二阶段:强化刷题(2-3个月,每天2.5-3.5小时)——目标:真题正确率提到70%
核心任务:经过刷题查漏补缺,把“看懂”变成“会做”。
怎么刷真题:
1. 头等遍(按章节刷):比如学完管理的“工程经济”,就把近5年真题里的“工程经济”题挑出来做,重点看“考哪个知识点”“怎么考”(比如公式应用、概念辨析)。
2. 第二遍(按套卷刷):每天掐时间做1套真题(管理/计价/计量都是180分钟,案例240分钟),模拟考试节奏,做完后认真分析错题——不仅要看“为什么错”,还要看“正确答案怎么来的”(比如案例题的步骤分,哪一步能得分,哪一步容易丢分)。
3. 整理“错题本”:别抄题!直接剪下来贴本子上,旁边写“考点”“易错点”“解题思路”。比如计量的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,错题本上写“C30指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≥30MPa,注意是‘标准值’不是‘设计值’”。
重点提示:案例题一定要“动手写”!很多人觉得“看懂答案就行”,但实际考试时提笔就忘步骤。比如算“招标控制价”,要一步一步写清楚“分部分项工程费=Σ(清单工程量×综合单价)”“措施项目费=单价措施+总价措施”,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。
第三阶段:冲刺拔高(1个月,每天3-4小时)——目标:抓重点,放弃“冷门考点”
核心任务:聚焦高频考点,把时间花在“能拿分”的地方。
怎么抓重点:
1. 看“真题考点频率”:比如管理的“价值工程”“招投标”,计价的“工程量清单计价”“竣工结算”,案例的“索赔计算”“方案比选”,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“黄金考点”,必须100%掌握。
2. 背“公式+数字”:管理的财务评价公式(F=P(F/P,i,n))、计价的税率(增值税9%)、计量的尺寸数据(比如砖墙厚度120mm、240mm),整理成“公式手册”,每天早晚各背10分钟。
3. 案例“专题突破”:把案例题按题型分类(比如“投资估算”“进度款支付”“索赔”),每个题型集中练5-10道题,总结解题模板(比如索赔题:先判断索赔是否成立再算工期/费用索赔值较后写结论)。
避坑提醒:别纠结“冷门考点”!比如计量里“古建筑构造”“特殊地基处理”,每年就考1-2分,花3天时间学可能还记不住,不如把时间用来巩固高频考点。
第四阶段:模拟实战(2周,每天4小时)——目标:适应考试节奏,减少“非知识性丢分”
核心任务:用模拟卷全真模拟,提前适应考试状态。
怎么模拟:
1. 严格按考试时间:上午9点-11点半考管理/计价,下午2点-5点考计量/案例,用闹钟定时,中途不上厕所、不看手机。
2. 用答题卡答题:案例题用答题卡写(网上买考试专用答题卡),提前练“写字速度”和“卷面整洁”——每年都有考生因为字太乱、步骤写太挤被扣分。
3. 分析“时间分配”:比如案例题共6道,每道题控制在40分钟内,遇到卡壳的题先跳过,别死磕(我当年考案例时,第3题卡了20分钟,后面差点没写完,较后勉强及格,血的教训!)。
四、80%自学者会踩的3个坑:避开这些,你就赢了一半
1. “只看网课不看书”:网课是辅助,教材才是根本
很多人觉得“老师讲得比教材清楚,直接看网课记笔记就行”,结果考试时发现“这个考点老师没细讲”——因为网课时间有限,老师只能挑重点,而教材里“不起眼的小字”可能就是考点(比如计价教材里“暂列金额”的定义,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漏看“用于不可预见的费用”而丢分)。
正确做法:网课听1遍,教材至少看2遍(头等遍理解,第二遍精读细节)。
2. “盲目赶进度,学完就忘”:比“学得多快”更重要的是“学得多牢”
有个考生跟我吐槽:“我3个月就把4科教材看完了,刷题时发现啥都不记得!”这就是典型的“赶进度式学习”——每天学3章,囫囵吞枣,看似效率高,实则像“熊瞎子掰玉米”,学一本忘一本。
正确做法:学完一章后,用“回忆法”检验:合上书,能不能说出这章的3个核心考点?比如学完管理的“招投标”,能想起“招标方式(公开/邀请)”“投标保证金(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2%)”“开标时间(投标截止时间同一时间)”,才算真的学会了。
3. “忽视实务案例,较后突击”:案例是“拦路虎”,必须提前准备
案例是4科里较难、经过率较低的一科(每年经过率不到15%),很多人把它留到较后1个月突击,结果发现“前三科学的知识点不会综合应用”。比如算“总造价”,需要用到计价的“清单计价规则”、管理的“税率计算”、计量的“工程量计算”,任何一科基础不牢,案例都做不出来。
正确做法:从基础阶段就开始“案例渗透”——学管理的“资金时间价值”,就想想“案例里怎么考现值计算”;学计价的“索赔”,就试着写2道索赔题的步骤,别等到较后才动手。
五、自学必备的2个心态锦囊:备考是场持久战,心态稳才能赢
1. 接受“学了就忘”是常态,别焦虑
“刚背的公式,第二天就忘,是不是我脑子不行?”——几乎每个自学者都会遇到这个问题。其实不是你记忆力差,而是“艾宾浩斯遗忘曲线”在起作用:新知识点1天后会忘记60%,7天后忘记80%。
解决办法:用“间隔重复”对抗遗忘——学完当天复习10分钟,第3天复习20分钟,第7天复习30分钟,重复3次以上,知识点就能记牢。
2. 别和别人比进度,专注自己的节奏
备考群里总有人说“我已经刷完5年真题了”“我案例题正确率80%了”,看到这些很容易慌。但你要知道:每个人的基础、时间、学习效率都不一样,别人3个月学完,你4个月学完也没关系,关键是“你是否真的学会了”。
我的建议:关掉备考群的“进度攀比”消息,每周日花30分钟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(这周学了哪些内容,哪些没掌握,下周怎么调整),比盯着别人的进度更有用。
较后想说:自学一级造价工程师,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,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,只能一遍遍地洗。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,灯亮了,你会发现:只要你认真洗过了每一个地方,那件衣服一定是洁白如新的。
(注:文中考试科目、题型等内容基于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要求,若后续官方有调整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南宁学天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9706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南宁学天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南宁工程造价培训哪家好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