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讲时声音洪亮,从来不是“天生嗓门大”的专利,而是靠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刻意训练就能掌握的技能。很多人演讲时声音小、容易哑,不是因为“嗓子不行”,而是用错了力——要么扯着嗓子喊,要么气息浮在胸口,要么紧张到声音发颤。今天这篇文章,柳州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从“为什么声音总提不起来”的根源讲起,再到演讲时能立刻用上的3个“救场技巧”,较后给你一套每天10分钟就能练的“洪亮嗓音训练法”,帮你摆脱“说话没人听”的尴尬,让声音自带“穿透力”。
演讲口才是有章法的,你的演讲口才需要你的思维来主导,不然就没有逻辑性,这样你就没说服力了;演讲是有套路的,你的演讲需要一定的框架来支持,不然很乱很杂,这样你就没有观众了;演讲更需要关键要素来支撑,失去要素等于失去了演讲的灵魂!
课程要点
四个要点让你的演讲口才更具魅力和艺术性,还会让你的思维变的更灵活微妙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强化训练 |
|
自我控制力 |
|
演绎表现力 |
|
系统控制力 |
训练中,除了要掌握理论知
识,你还得掌握制胜的要点
演讲成功与否就在这些要点
的把握上,对要点的琢磨还
得有一个定的技巧,技巧要
你对演讲的总体把握
|
|
场上自我控制力的掌握很重
要,你在演讲时针对不同情
况做出每一个言行上的调整
都是要经过你的自我控制力
的,你的自我控制力不强,
会出现一些很尴尬的场面
|
|
演绎表现力会体现在观众的
表情上的,观众的表情随你
的话语上下波动,左右来回
时!你已经能灵活掌控你的
演绎表现力了。你的演绎
程度佳,演讲效果就会好
|
|
没有一场演讲会顺着你原来
的预想进行下去,中途难免
会存在些小插曲;面对听众
的疑问你要当场解决,面对
其他突发意见时,你要趁着
冷静的面对,不要失大体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学习演讲的互动技巧 |
|
让当众讲话成为艺术 |
|
提高应变与控场能力 |
进一步提高当众讲话水平,学习演讲
口才和沟通的实用技巧,演讲中手势
演讲中的态势语言,打造好的演讲
|
|
学习演讲口才和沟通的技巧,演讲中
的说服力,清晰的演讲逻辑,用演讲
激情感染观众,让舞台演讲更加流畅
|
|
面对其他突发状况时,冷静地面对,
把握住了你演讲的局势,不造成场面
的失调,不自乱,较终顺利完成演讲
|

柳州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懂:为什么你演讲时声音总“没劲儿”?
不少人觉得“声音小是天生的”,其实90%的问题都出在“发力方式”和“状态调整”上。我见过太多学员,明明平时聊天声音挺正常,一上台就像被“掐住了脖子”——要么声音发虚,要么讲两句就嗓子疼,甚至台下后排的人根本听不清。这背后往往藏着3个“隐形杀手”:
1. 用“嗓子”在喊,而不是用“气息”在推
较常见的错误:一紧张就扯着嗓子拔高音量,结果声音又尖又飘,还特别费嗓子。比如有人演讲时说“大家好!”,脖子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,其实这是把所有力量压在了声带,就像用小水管硬冲高压水,不仅声音难听,还容易损伤声带。真正洪亮的声音,是靠气息“托”起来的,声带只是“振动器”,气息才是“发动机”。
2. 紧张时“憋气”,气息根本沉不下去
你有没有发现?上台前越想“声音大一点”,上台后越容易“喘不上气”?这是因为紧张会让我们下意识“耸肩、憋气”,气息全堵在胸口,说话时只能用“半截气”。就像吹气球只吹了一半,怎么可能发出有力量的声音?我之前带过一个程序员学员,平时开会发言总被同事说“声音太小”,后来才发现他一紧张就“含胸驼背”,肩膀绷得像块铁板,气息根本沉不下去,声音自然飘在半空。
3. 共鸣腔“没打开”,声音闷在喉咙里
我们的身体其实是个“天然扩音器”:胸腔、鼻腔、头腔(眉心附近)都是共鸣腔。如果这些“扩音器”没打开,声音就只能闷在喉咙里,听起来又小又扁。比如有人说话时嘴巴张得特别小,像“嘴里含着东西”,或者鼻音太重/太轻,都是共鸣没找对位置。举个例子:你听新闻主播说话,声音浑厚又清晰,就是因为他们打开了胸腔和头腔共鸣,声音经过“多次反射”后自然放大。
二、演讲时,3个“即时技巧”让声音立刻洪亮
如果马上要上台,没时间做长期训练,这3个“应急方法”能帮你快速提音量、稳声音,亲测有效——
1. 上台前先“叹气”:3秒沉住气,声音不发飘
紧张时气息上浮?试试“叹气式吸气法”:上台前先轻轻叹口气(就像“唉,终于轮到我了”那种放松的叹气),叹气时肩膀会自然下沉,然后趁这个放松的劲儿,用鼻子和嘴巴一起快速吸气,感觉气息“吸到肚脐下方”(不是胸口),吸气时肚子会鼓起来。
原理:叹气能瞬间放松紧张的喉部肌肉,而“腹式吸气”能让气息沉得更深,就像给声音“加了个稳定器”。我有个学员每次演讲前都偷偷做3次“叹气吸气”,她说“感觉肚子里像揣了个小气球,说话时底气一下子就足了”。
2. 说话时“咬字往前送”:想象声音从“眉心”飞出去
很多人声音小,是因为“咬字太靠后”,声音全闷在喉咙里。试试这个技巧:说话时想象“每个字都从眉心飞出去”,嘴巴张大一点(比如发“啊”音时,下巴往下拉,感觉口腔像个“空屋子”),舌尖顶住下牙背,把字音“推”到牙齿前面。
举例:说“大家好”时,别含糊成“大~家~好~”,而是把“大”字的声母“d”咬清楚,韵母“a”拉长一点,感觉声音从眉心往听众方向“射”出去。你现在可以试试:对着镜子说“今天天气真好”,如果眉心有轻微震动,说明咬字位置对了。
3. 紧张时“手叉腰”:用动作提醒自己“用肚子发力”
如果上台后还是忍不住“用嗓子喊”,试试“手叉腰说话”——双手叉在腰两侧(肚脐下方),说话时感觉肚子“往外顶手”。这个动作能强制你用腹部发力,避免声带过度用力。我之前见过一个老师,每次上课前都叉腰讲两句开场白,她说“手一叉腰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‘气息开关’,想扯嗓子都扯不起来”。
三、每天10分钟,3个训练法帮你练出“洪亮嗓音”
即时技巧能救场,但想长期拥有“洪亮又耐造”的声音,还得靠系统训练。下面这套方法,每天10分钟,坚持1个月就能明显改善,亲测带过200+学员有效——
1. 腹式呼吸训练:练出“气息发动机”(每天5分钟)
气息是声音的“燃料”,腹式呼吸练好了,声音自然有底气。推荐“数葫芦练习法”:
站直或坐直,双手放在肚子上(感受起伏);
用鼻子慢慢吸气4秒,感觉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来(手被顶起);
屏住呼吸2秒,然后用嘴巴匀速呼气,同时轻声数“1个葫芦,2个葫芦,3个葫芦……”,直到气用完(数得越多越好,刚开始可能只能数到5,练一周能到15+);
每天练3组,每组5次,重点是“吸气时肚子鼓,呼气时肚子瘪”,别用胸口发力。
注意:练的时候如果头晕,说明吸气太急,放慢速度,自然呼吸即可。
2. 共鸣腔打开训练:让声音“自带扩音器”(每天3分钟)
打开共鸣腔,声音能放大2-3倍,还不费嗓子。推荐两个简单动作:
哼鸣练习:闭口,嘴唇放松,发“嗯~”音(像舒服时的哼声),从低音慢慢滑到高音,再滑回低音。感觉鼻腔、眉心有震动(如果只有喉咙震动,说明没打开鼻腔共鸣)。每天练1分钟,能打开头腔和鼻腔共鸣。
打哈欠找口腔打开感:打哈欠时,嘴巴会自然张到较大,喉咙会打开(感觉“嗓子眼”变大了)。每天刻意做3次“假打哈欠”,记住这个“喉咙打开”的感觉,说话时保持这种状态(嘴巴张大,软腭抬起,就像嘴里含了个乒乓球)。
3. 声带耐力训练:让嗓子“越用越稳”(每天2分钟)
很多人声音小,是因为声带耐力差,不敢大声说话。试试“爬音阶读稿法”:
选一段演讲稿(100字左右,比如“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……”);
用“啊”音从低音到高音爬音阶(比如从“do”到“mi”),每个音唱2秒;
然后用刚才爬音阶的“高位置”读稿,注意:不是扯嗓子喊,而是用气息“托着”声音,保持共鸣腔打开的状态。
原理:爬音阶能让声带适应不同音高的振动,读稿则能把“练声”和“实际表达”结合起来,避免“练归练,用归用”。
较后想说:
声音洪亮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嗓门大”,而是“气息足、共鸣好、咬字清”。我见过太多普通人,从“说话没人听”到“开口就能镇住场”,靠的不是天赋,而是每天10分钟的刻意练习。下次演讲前,别再纠结“我声音天生小”,试试先叹气沉气,再咬字往前送,平时每天花点时间练腹式呼吸和共鸣——你会发现,原来自己的声音也能这么有力量。
演讲的魅力,不仅在于内容,更在于“让别人听清你的内容”。从今天开始,练出洪亮嗓音,让你的每一句话都被认真听见。
- 详情请进入柳州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39898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柳州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柳州口才培训班哪个教得专业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