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程造价领域,材料费用通常占总造价的60%以上,材料价格的波动就像一把双刃剑,既能让项目盈利空间骤增,也可能让预算瞬间失控。不少造价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辛辛苦苦做完的预算,因为钢筋价格暴涨20%,结果整个项目从盈利变成亏损预警;或者因为没掌握调价技巧,在结算时被审计砍掉一大块价差,只能眼睁睁看着利润缩水。今天这篇文章,赣州优路教育就结合10年一线造价实操经验,把材料调价的底层逻辑、4大核心方法、避坑指南快速性讲透,看完就能直接套用,让你在材料涨跌中牢牢掌握主动权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赣州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什么材料调价是造价人的"必修课"?—— 3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你
先给大家讲几个真实案例,你就知道材料调价有多重要:
案例1:某市政项目因忽略"调差窗口期"损失300万
2022年下半年,全国钢材价格经历了一波"过山车"行情。某市政项目合同约定"每月按信息价调整",但造价员小王因为手头工作太多,连续3个月没及时上报调价资料,等到第4个月想补报时,甲方以"超期未申报"为由拒绝调差。就这一个疏忽,导致项目多承担了300多万的钢材价差损失。
案例2:房地产项目因"调差范围"约定不清引发纠纷
某房地产项目招标文件中写着"主要材料可调价",但没明确"主要材料"的具体范围。施工单位认为砂石、水泥属于可调材料,甲方却坚持只有钢筋、混凝土才算。双方扯皮半年,较终经过仲裁才解决,不仅耽误了结算进度,还额外产生了15万的仲裁费用。
案例3:EPC项目因"指数权重"计算错误少调200万
某EPC项目采用价格指数法调价,造价师在计算权重时,误将"人工占比15%"写成了"5%",导致整个调价公式出现偏差。直到竣工结算审计时才发现这个低级错误,但此时已过了合同约定的调价有效期,较终只能自认损失。
从这3个案例能看出,材料调价不是简单的"算个数",而是涉及合同条款解读、市场信息跟踪、数据核算、时效管理的系统工程。尤其是在当前建材市场波动频繁(比如2023年的铝材涨价、2024年初的水泥价格波动)的背景下,不懂调价技巧,就等于给项目埋下"亏损炸弹"。
二、材料调价的底层逻辑:搞懂这3个核心问题,再也不做"糊涂账"
在讲具体方法前,我们必须先明确3个底层问题,这是所有调价工作的前提:
1. 什么情况下才能调?—— 3个判断标准
合同约定是前提:如果合同明确"材料价格包死,不做调整",除非发生重大政策变化(如主材价格波动超过±10%),否则基本无法调价;若合同约定"可调材料范围+调价公式",则严格按合同执行。
价格波动超阈值:大部分合同会约定"材料价格涨跌超过±5%(或±8%)时,对超出部分进行调整"。比如钢筋投标价5000元/吨,信息价涨到5500元/吨,涨幅10%,则可调价差=(5500-5000×1.05)×数量。
调差资料要完整:调价时需要提供采购合同、发票、付款凭证、信息价截图等证明材料,缺一不可。某项目曾因只有发票没有采购合同,被审计核减了60%的价差。
2. 调差范围怎么定?—— "ABC分类法"快速锁定重点
材料那么多,不可能全部调价。建议用"ABC分类法"筛选:
A类材料(重点调差):占材料费60%以上,价格波动大的主材,如钢筋、混凝土、水泥、砂石、电缆等。
B类材料(选择性调差):占材料费20%-30%,价格相对稳定的材料,如防水材料、保温材料,可约定"涨跌超过±10%时调整"。
C类材料(不调差):占材料费10%以下,价格低且波动小的辅材,如铁钉、扎丝,直接按投标价包死。
3. 调差周期怎么算?—— 避免"时间差"陷阱
按施工周期分段:较常用的方法,比如"每月按实际进场材料数量×当月信息价调差",需要注意的是,材料进场后要及时报验并让监理、甲方签字确认,否则后期难以追溯。
按关键节点调差:适用于工期短的项目,比如"基础阶段、主体阶段、装修阶段分别按对应阶段的平均信息价调差"。
竣工结算时快速性调差:风险较高的方式,除非合同明确约定"按施工期平均信息价",否则不建议采用,容易因时间跨度太长导致价格争议。
三、4大核心调价方法:从基础到进阶,总有一款适合你
方法一:信息价调整法(较基础、较常用)
适用场景:合同约定"按当地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信息价调整",且材料属于信息价目录范围内。
操作步骤:
1. 查信息价:登录当地造价信息网(如"XX省工程造价信息网"),下载施工期各期信息价。注意:信息价通常有"含税价"和"不含税价",要与合同约定的计税方式一致。
2. 算价差:价差=(施工期信息价-投标时信息价)×调差数量。若合同约定"超阈值调整",则价差=(施工期信息价-投标时信息价×(1+阈值))×调差数量(涨幅时)。
3. 核数量:调差数量原则上按"实际进场数量",但要扣减投标清单中的损耗量。比如投标清单钢筋量1000吨(含5%损耗),实际进场950吨(无损耗),则调差数量=950吨。
案例演示:
某项目2023年3月投标,钢筋投标价5200元/吨(对应2023年2月信息价),合同约定"钢筋价格涨跌超过±5%可调,按每月实际进场量×当月信息价调差"。2023年5月进场钢筋300吨,5月信息价5600元/吨。
涨幅=(5600-5200)/5200≈7.69%>5%,可调价差=(5600-5200×1.05)×300=(5600-5460)×300=140×300=42000元。
注意事项:
部分材料信息价有"区间价"(如碎石80-100元/吨),按合同约定取中值或双方协商确定。
信息价缺失时,可采用"三方询价"(甲方、乙方、监理共同询价签字)作为补充依据。
方法二:市场价调整法(灵活度高,争议也多)
适用场景:信息价中没有的特殊材料(如进口设备、新型建材),或合同约定"按市场价调整"。
操作步骤:
1. 询价:至少向3家供应商询价,获取盖公章的报价单,注明品牌、规格、交货期、含税价等信息。注意:询价时间要与材料进场时间一致,避免用"半年前的报价"来调差。
2. 认价:将询价单报甲方、监理审核,三方签字确认"认价单",作为后期调差依据。这里有个小技巧:认价单上较好注明"此价格仅作为调差依据,不包含运输、保管等费用",避免后期扯皮。
3. 调差:价差=(认价单价格-投标价)×实际用量。
案例演示:
某项目需使用一种进口防水材料,投标时暂定价80元/,实际施工时向3家供应商询价,分别为92元/、95元/、90元/,三方协商后按92元/认价,实际用量1000。
价差=(92-80)×1000=12000元。
注意事项:
市场价调差较容易出现"甲方压价",建议提前准备"品牌差异说明"(如进口材料与国产材料的性能对比),增加议价筹码。
保留完整的询价记录(包括聊天记录、邮件往来),防止甲方后期不认账。
方法三:价格指数调整法(适合长期、大型项目)
适用场景:工期超过1年、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的大型项目(如高铁、地铁),合同约定采用"价格指数法"调价。
核心公式:
调后合同价=原合同价×[a + b×(Bn/B0) + c×(Cn/C0) + ...]
其中:
a:固定权重(一般为0.1-0.2,不参与调差)
b、c:各可调材料的权重(之和+a=1)
Bn、Cn:施工期材料价格指数
B0、C0:投标期材料价格指数
操作步骤:
1. 确定权重:根据投标时各材料占总造价的比例,确定b、c等权重,需甲方确认。
2. 查价格指数:国家统计局、行业协会会发布材料价格指数(如"钢材价格指数"),也可双方约定采用"信息价指数"(即施工期信息价/投标期信息价)。
3. 代入公式计算:注意权重之和不能超过1,固定权重a一般不低于0.1。
案例演示:
某高铁项目合同价1亿元,工期2年,约定固定权重a=0.15,钢材权重b=0.3,水泥权重c=0.2,其他材料权重d=0.35(不调差)。投标期钢材价格指数B0=100,水泥C0=100;施工期钢材Bn=120,水泥Cn=110。
调后合同价=1亿×[0.15 + 0.3×(120/100) + 0.2×(110/100) + 0.35×1] = 1亿×[0.15+0.36+0.22+0.35] = 1亿×1.08 = 1.08亿元,即调增800万元。
注意事项:
价格指数法计算复杂,建议用Excel制作自动计算表格,避免手动算错。
权重一旦确定,中途不得随意变更,除非双方签订补充协议。
方法四:其他特殊情况调整法(查漏补缺,避免漏项)
除了以上3种主流方法,还有2种特殊情况需要注意:
1. 设计变更导致材料替换
比如原设计用C30混凝土,变更为C35混凝土,此时需按"新材料市场价-原材料投标价"调差,同时调整消耗量。某项目因设计变更增加了抗渗混凝土,仅调差一项就追回了50万成本。
2. 不可抗力导致价格暴涨
如疫情、极端天气导致材料价格短期内暴涨50%以上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533条"情势变更原则",与甲方协商调差。但需提供政府发布的价格波动文件、供应商不可抗力证明等材料。
四、5个避坑指南:90%的调价纠纷都能提前规避
1. 合同条款要"咬文嚼字"
签订合同时,务必明确"可调材料清单、调差阈值、信息价来源、调差周期、资料要求"这5个关键点。比如"信息价来源"要写清楚"XX省工程造价信息网发布的XX期信息价,若缺失则按三方询价",避免后期甲方指定"小众网站的低价信息"。
2. 调价资料要"日清月结"
材料进场后3天内必须完成报验、认价,每月25日前整理当月调差资料并让甲方签字,避免"攒到年底一起报"。某央企的做法值得借鉴:专门设一名"调价专员",每周跟踪材料价格,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调差申报。
3. 价格波动要"提前预警"
关注"我的钢铁网"、"百年建筑网"等行业平台,当材料价格接近调差阈值时(如涨到4.5%),提前给甲方发"预警函",说明可能产生的调差金额,争取主动。
4. 争议处理要"留痕存档"
与甲方的调价沟通(电话、微信、会议)都要做记录,会后发"会议纪要"让对方签字;对方拒绝调差时,要求出具书面理由,为后期仲裁或诉讼保留证据。
5. 结算审计要"有理有据"
审计核减价差时,不要轻易让步,用"合同条款+信息价截图+认价单"反驳。比如审计说"信息价取高了",你可以拿出同期3家供应商的报价单证明"信息价已低于市场价"。
材料调价,说到底是"算准数字、守住底线、争取空间"的过程。它不像定额组价有固定规则,更多考验的是对合同的理解、对市场的敏感和对资料的管理。记住:调价不是"讨价还价",而是用专业和证据争取项目应得的利润。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你在材料调价时少走弯路,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,赚在实处。
- 详情请进入赣州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120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赣州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赣州造价培训机构哪个好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