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级造价师考试难在哪儿?难在内容多、考点细,更难在“在职备考没时间”“学了就忘记不住”“真题做了没效果”。这篇文章从备考前的规划到各科的突破技巧,从记忆方法到真题用法,再到在职考生的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,全是实战经验——没有空话,全是能落地的干货,帮你少走弯路,高效备考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顺利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顺利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黄石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备考前必做:先搞懂这3个问题,避免“无效努力”
很多人备考头等步就错了:拿起教材就从头翻,或者跟风买一堆资料,结果学了两个月,连考试重点在哪都没摸清楚。备考前,先花1天时间想明白这3件事,比盲目刷题有用10倍。
1. 先搞懂“考试到底考什么”
一级造价师考4科:《造价管理》《工程计价》《技术与计量》(分土建、安装等专业)《案例分析》。这4科不是孤立的,而是“层层递进”的关系:
管理和计价是基础理论,考的是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,比如造价构成、合同条款、法律法规;
技术与计量是专业实操,考的是“怎么做”,比如施工工艺、工程构造、材料性能(选土建的重点看施工技术,选安装的重点看管道、电气);
案例分析是“综合应用”,前面3科学得好不好,直接决定案例能不能过——案例题会给一个实际工程背景,让你算造价、分析方案、判断合同纠纷,本质是“用前面3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”。
重点提示:案例分析是“拦路虎”,但千万别把它留到较后学!从备考第2个月开始,就要每周做1-2道案例题,练手感。
2. 评估自己的“基础和时间”
别听别人说“3个月就能过”“零基础也能上岸”,每个人的基础和时间不一样,备考计划必须“量身定制”。
基础好的(本专业+从事造价工作3年以上):重点抓难点(比如案例的结算题、计量的施工技术),可以少花时间在管理的基础概念上;
零基础/跨专业:前2个月必须啃教材,先搞懂“造价是什么”“基本公式怎么用”,别一上来就刷题;
在职考生:每天能挤出来的时间就3-4小时(早上1小时+晚上2-3小时),周末必须全天学(至少6小时)。别信“碎片化时间能学好”,难点内容(比如案例的算量)必须整块时间啃。
我去年带的一个考友,做会计的跨考造价,每天早上6点起来学管理,晚上8-11点学计价,周末全天泡图书馆,较后4科快速过——她的秘诀就是“认清楚自己基础差,所以笨鸟先飞,不贪多但每天都有进步”。
3. 拒绝“资料越多越好”,核心资料就这3样
备考资料不是越多越好,反而会让你焦虑。亲测有效的核心资料只有3样:
官方教材:别买盗版,每年教材会有小更新(比如新增的政策、规范),重点看“新增和修改”部分(教材前言里会写);
近5年真题:真题是较好的复习资料,能帮你摸透考点分布(比如管理的“招投标”“合同”每年必考,计价的“清单计价规范”年年有大题);
1本靠谱的教辅:选大机构的就行(比如建工社的红宝书),重点看“考点精讲”和“例题解析”,别买那种全是题的习题集(很多题和真题思路不一样,浪费时间)。
二、分科目突破:各科“痛点+解法”,告别“学了就忘”
4科特点不一样,复习方法也得“对症下药”。别想着“一碗水端平”,把时间花在刀刃上。
《造价管理》: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
痛点:内容杂(法律法规、工程经济、项目管理都有),考点细(比如一个条款的数字、时间),背了容易混。
解法:
抓大放小:重点章节(第3章“工程项目管理”、第4章“工程经济”、第6章“工程合同管理”)占分60%以上,先啃透这几章;
用“场景记忆”:比如学“招投标流程”,别死记“发售招标文件不得少于5天”,想象自己是招标方,从发布公告到开标,每一步需要做什么、时间怎么卡,自然就记住了;
公式别硬背:管理有很多经济公式(比如NPV、IRR、盈亏平衡分析),先搞懂“公式是干嘛的”(比如NPV是判断项目是否赚钱),再自己推导一遍,比背10遍都管用。
《工程计价》:“算”和“记”结合,重点在“清单计价”
痛点:计算多(比如建安工程费计算、预备费计算),记忆点也多(比如各种费用的组成、计价规范的条款),容易“算错数”或“记漏项”。
解法:
先搞懂“费用构成”:建安工程费的“人材机管利规税”,每个费用包含什么(比如“管”是企业管理费,包含办公费、差旅费等),必须像背自己手机号一样熟;
清单计价是“核心”:分部分项工程费、措施项目费怎么算,综合单价包含哪些(人材机管利+风险),每年案例分析至少有1道大题考这个,必须练到“看到清单就能反应出计算步骤”;
计算别依赖计算器:平时练习时,简单的加减乘除尽量手算(比如1.13的平方是1.2769,记住这个数,增值税计算能省1分钟),避免考试时按错计算器。
《技术与计量》(以土建为例):“图文结合”,别死啃文字
痛点:内容枯燥(全是施工工艺、工程构造),考点散(比如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”“地基处理方法”),纯文字根本记不住。
解法:
必须配“图片/视频”学:比如学“桥梁的上部结构”,光看文字“简支梁、连续梁”肯定懵,找张桥梁结构图,对比不同梁的形状和受力特点,一眼就能记住;
施工技术“按流程记”:比如“土方工程”,从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回填,每个步骤的工艺要求(比如开挖深度超过5m要专家论证)、注意事项(比如回填土要分层夯实),按流程串起来,就不容易漏;
高频考点“反复看”:每年考的就那些(比如“建筑结构材料”“工程施工技术”占分70%),把近5年真题的考点标在教材上,重复出现的部分就是重点,考前3天集中看这些。
《案例分析》:“动手练”比“看懂答案”更重要
痛点:题干长(一道题几百字),步骤多(比如算造价要套定额、取费、调价),很多人“看懂答案觉得简单,自己做就卡壳”。
解法:
从“拆题”开始:拿到案例题,先别急着算,圈出关键信息(比如“合同价1000万”“预付款20%”“工期3个月”),再想“这道题考哪个知识点”(是考预付款计算?还是结算调价?);
步骤比结果重要:案例分析按步骤给分,哪怕较后结果算错了,前面的公式、过程对了也能拿分。平时练习时,必须写清“头等步:算什么,公式是什么;第二步:代入数据;第三步:结果”,别直接写答案;
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:头等遍“独立做”(卡时间,40分钟一道题),第二遍“看答案改”(重点看自己哪步错了,是知识点没掌握还是粗心),第三遍“总结套路”(比如结算题的步骤:算预付款算进度款算偏差算较终结算价,总结成固定流程)。
三、记忆效率翻倍:3个“反无效努力”技巧,告别“学了就忘”
很多人备考时总说“记不住”,其实不是记忆力差,而是方法不对。分享3个亲测有效的记忆技巧,比“反复读”“抄笔记”高效10倍。
1. 关键词记忆法:把“长文字”缩成“短句子”
比如《工程计价》里“措施项目费的组成”:安全文明施工费、夜间施工增加费、二次搬运费、冬雨期施工增加费、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费……直接记太绕,提炼关键词:“安稳夜二冬,已完设备保”(安=安全文明,稳=?哦,其实是“安文夜二冬,已完设备保”,记错一个字没关系,自己能联想起来就行)。
重点提示:关键词不用追求“完美”,自己能看懂、能联想就行,毕竟是记给自己的,不是考语文。
2. 思维导图:把“零散考点”串成“知识网”
比如《造价管理》的“合同纠纷解决方式”,有协商、调解、仲裁、诉讼,每个方式的特点(是否自愿、是否收费、效力如何),画一张思维导图,左边写“方式”,右边写“特点”,对比着记,比单独背每一条清晰多了。
我当时用的是XMind,每天学完一个章节,花20分钟画思维导图,考前拿着导图回忆内容,哪里卡壳就翻书补哪里,效率超高。
3. “睡前复盘”:利用“大脑的记忆黄金期”
睡前30分钟别刷手机了,躺在床上回忆当天学的内容:今天学了计价的“清单计价规范”,里面分部分项工程费怎么算?综合单价包含哪些?有没有哪个公式没搞懂?想不起来的,第二天早上立刻翻书看。
科学研究说,睡眠时大脑会整理记忆,睡前复盘能让知识点记得更牢——我去年靠这个方法,管理的那些细碎考点基本没忘过。
四、真题这样用才有效:从“做题”到“吃透”,别浪费好资料
真题是“较好的老师”,但很多人只做一遍就扔了,太可惜。真题至少要刷3遍,每一遍的目的都不一样。
头等遍:限时做,找“薄弱点”
按考试时间做(管理/计价/计量都是2.5小时,案例4小时),哪怕没复习完也没关系,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做完。做完后打分,重点看“哪些章节错得多”(比如计量的“工程材料”错了5道题),这些就是你的薄弱点,接下来复习要重点攻。
第二遍:逐题分析,搞懂“为什么错”
别只看对错,每道题都要问自己:
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知识点?(在教材上标出来)
正确答案为什么对?(是考定义?还是考数字?)
我为什么错?(是知识点没记住?还是理解偏差?或者粗心?)
比如一道管理题考“招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%”,你选了3%,就要在教材上找到这句话,用红笔标出来,旁边写“2%,易错点”。
第三遍:总结“考点规律”,预测“今年可能考什么”
把近5年真题的考点列出来,你会发现很多规律:比如管理的“招投标”每年考5-6分,计价的“竣工结算”年年有大题。这些高频考点,今年大概率还会考,必须重点掌握。
我去年总结完真题,发现案例分析的“方案比选”(用NPV或IRR判断哪个方案好)连续3年考了,考前专门练了10道这类题,结果考试真的考了,直接拿满15分。
五、在职备考也能上岸:时间“挤一挤”总会有,别拿“没时间”当借口
“没时间”是在职考生较大的借口,但真的没时间吗?我去年带的考生里,有宝妈(每天等孩子睡了学2小时),有项目经理(工地忙到半夜,早上5点起来学),他们都过了,你凭什么不行?分享3个“挤时间”的小技巧:
1. 碎片时间“记小考点”
等地铁、排队时,别刷短视频,用手机看“考点卡片”(自己提前把难记的公式、关键词拍成照片)。比如等公交的10分钟,记3个计价的费用组成关键词;午休的20分钟,做5道计量的单选题。碎片时间积少成多,每天至少能多学1小时。
2. 整块时间“啃硬骨头”
晚上8-11点、周末全天,必须用来学难点内容:比如案例的算量题、计量的施工工艺。这些内容需要专注,别中途刷手机(可以用“番茄钟”,学25分钟休息5分钟)。
我去年周末都是“图书馆+外卖”模式,早上8点到,学到12点,吃个外卖休息1小时,下午1点学到5点,晚上回家再复盘1小时——周末两天顶平时一周的学习量。
3. 学会“拒绝无效社交”
备考这半年,朋友聚餐、同事团建能推就推,不是让你完全断绝社交,而是分清“优先级”。等你拿到证书,涨工资、升职,有的是时间庆祝——我去年为了备考,推了8次聚餐,当时觉得有点可惜,但拿到证书那天,觉得一切都值了。
六、心态稳了,就赢了一半:别让“焦虑”拖垮你
备考就像马拉松,比的不是谁跑得快,而是谁能坚持到较后。很多人不是输给考试,而是输给了自己的焦虑:“别人都复习完两轮了,我才看完一遍”“这道题怎么都学不会,我是不是不适合考这个”……
1. 别和别人比进度,只和自己比“进步”
每个人的基础和时间不一样,别人复习快不代表学得好。你今天比昨天多记住一个公式,多搞懂一道案例题,就是进步。我去年备考时,群里有人说“案例已经刷完10年真题”,我当时才刷到第3年,慌得不行,后来发现他很多题都是看答案做的,根本没吃透——较后他案例差2分没过,我反而过了。
2. 遇到“瓶颈期”,换个科目学
学某科学到崩溃(比如计量的施工技术怎么都记不住),别硬扛,换个科目学(比如去做几道案例题,或者背管理的考点)。大脑也需要“休息”,换个内容相当于换个脑子,说不定回头再看,之前的难点突然就懂了。
3. 每天给自己“5分钟积极暗示”
早上起来对着镜子说:“今天我一定能学会XX知识点”;晚上睡前说:“今天又进步了,离证书更近了”。积极的心理暗示真的有用,能帮你减少焦虑,保持动力。
备考一级造价师确实不容易,要牺牲休息时间,要对抗遗忘,要承受压力。但当你拿到证书,看到工资条上多出来的数字,看到同事羡慕的眼神,你会发现:所有的辛苦,都值得。
较后提醒:考试大纲和政策可能会有调整,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
- 详情请进入黄石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202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黄石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黄石造价工程师考证难吗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