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备考二级造价师,几乎每个考生都会遇到这些问题:教材厚得像块砖,翻开头等页就犯困;管理科目全是条文,背了又忘像没学过;实务案例题一看就会,自己动笔却算不对数;每天挤时间学习,进度却慢得像蜗牛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顺利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顺利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其实二级造价师考试不算“神仙打架”,但想快速通关,光靠“努力”远远不够。我见过太多考生埋头苦学大半年,较后差几分遗憾落榜;也见过有人用对方法,3个月高效备考顺利拿证。今天十堰优路教育就结合带过的上百位考生的真实经验,从“考试底层逻辑”到“具体执行步骤”,给你一套能直接上手的备考方案,帮你少走弯路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。
一、先搞懂“考什么”:别在起跑线上跑偏
备考头等步,不是急着翻教材,而是先弄清楚这门考试的“脾气”。二级造价师考两门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》(简称“管理”)和《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》(简称“实务”),满分都是100分,60分合格。
1. 管理科目:“背+理解”缺一不可,别当“背书机器”
管理考的是造价行业的基础知识,比如法律法规(招投标、合同、税法)、工程经济(资金时间价值、概预算编制)、造价管理流程(从决策到竣工结算)。很多人觉得这科“纯靠背”,其实大错特错——
举个例子:“增值税计算”是每年必考的考点,教材上写着“销项税额=销售额×税率”,但光背公式没用,得搞清楚“销售额是否含增值税”“简易计税和一般计税的区别”。之前有个考生死记硬背“税率9%”,结果考试考的是“小规模纳税人简易计税(征收率3%)”,直接算错3道题,这就是只背不理解的坑。
划重点:管理科目70%的分数来自“理解型记忆”,30%来自“纯记忆考点”(比如造价咨询企业资质标准、定额编制原则)。复习时要先懂“为什么这么规定”,再记“具体是什么内容”。
2. 实务科目:“算+写”是核心,别只看不动手
实务是很多人的“拦路虎”,尤其是零基础考生。这科分建筑工程、安装工程、水利工程、交通运输工程4个专业(选一个报考),考的是“实际造价工作能力”——比如算工程量、套定额、做清单计价、写结算报告。
较容易踩的坑是“眼高手低”:看视频课老师讲案例题,觉得“步骤这么简单,我肯定会”,但自己动笔算,不是漏了工程量计算规则,就是套错定额子目。比如算“混凝土梁工程量”,得考虑“梁与柱交接处是否扣减”“异形梁怎么折算”,这些细节视频里可能一句话带过,但自己不算根本记不住。
划重点:实务科目80%的分数来自“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”,必须动手写、动笔算。哪怕一道题算3遍,也比只看答案10遍有用。
二、3个“反人性”学习方法:帮你效率翻倍
备考较怕“假努力”:每天坐在书桌前8小时,手机刷了5小时,教材翻来翻去还是前10页。分享3个经过验证的高效学习法,亲测能让复习效率提升至少50%。
1. “框架学习法”:先搭骨架,再填肉
很多人复习从头等页开始逐字看教材,看到第三章就忘了头等章讲啥,这是因为没有“知识框架”。就像盖房子,先有承重墙和梁,再砌墙、铺砖,知识才不会散。
具体步骤:
拿管理科目举例,头等遍通读教材时,用思维导图搭框架:
头等层:法律法规、工程经济、造价管理(三大块);
第二层:法律法规里分“招投标法”“合同法”“税法”;
第三层:招投标法里分“招标程序”“投标要求”“开标评标”……
搭完框架后,再往里面填“核心考点”:比如“招投标程序”里记“发售招标文件≥5天”“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2%”这些数字考点。
效果:我带的一个考生,之前用“逐字看”的方法,2个月才看完管理教材,做题正确率40%;改用框架法后,1周搭好框架,2周填完核心考点,做题正确率直接提到70%。
2. “真题穿透法”:别刷题,要“拆题”
真题是较好的复习资料,没有之一。但90%的人刷题方法都错了:做完对答案,错了就标红,然后换下一套——这叫“无效刷题”。正确的做法是“拆题”:
具体步骤:
头等遍(按章节刷):学完一章内容,刷对应章节的真题(近5年真题足够),重点看“这章常考什么题型”“考点怎么变形”。比如管理里的“造价构成”,真题可能考“设备购置费包括哪些”,也可能考“预备费的计算基数”,经过刷题能摸清出题人的“套路”。
第二遍(按套卷刷):所有章节学完后,严格按考试时间(管理2.5小时,实务3小时)做整套真题,训练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。比如实务案例题,每道题控制在30分钟内,避免考试时前松后紧。
第三遍(错题复盘):把所有错题按“考点”分类,比如“增值税计算”“工程量清单计价”,然后分析错误原因:是公式记错了?还是题目陷阱没看出来?比如有个考生总错“不可抗力导致的费用承担”,后来发现是没分清“发包方承担”和“承包方承担”的情形,总结成表格后再也没错过。
提醒:真题至少刷3遍,每一遍的目的都不一样,别贪多刷模拟题(很多模拟题质量差,会误导思路)。
3. “费曼输出法”:讲给别人听,才是真学会
很多人觉得“我看懂了就是学会了”,但一到考试就卡壳——因为“看懂”是被动输入,“能讲出来”才是主动输出。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就是:用较简单的话,把复杂知识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。
具体做法:
学完一个考点后,试着给身边的人(比如家人、备考搭子)讲解,比如讲“清单计价规范”,你得说清楚“清单项目编码怎么编(五级十二位)”“综合单价包括哪些费用(人材机管利+风险)”。如果讲的时候卡壳,说明这个考点你没真懂,回去重学。
没人听你讲?那就写下来。拿一张白纸,把考点的“核心逻辑”“易错点”“例题”写出来,相当于给自己当老师。比如写“定额套用”时,要注明“定额单位与工程量单位是否一致”“是否需要换算系数”,这些细节写出来,印象会特别深。
三、分阶段备考计划:3个月足够,别拉长战线
备考较忌讳“战线太长”,很多人提前1年就开始复习,结果学到后面忘了前面,反而浪费时间。根据考试难度和内容量,3-4个月是黄金备考期,按“基础强化冲刺”三阶段走,节奏刚刚好。
1. 基础阶段(1-1.5个月):通读教材,扫清盲点
目标:知道每科讲什么,理解60%的核心考点,能做简单的章节题。
每天时间:2-3小时(在职考生可以早起1小时+晚上2小时,周末每天5-6小时)。
具体任务:
管理:用框架法通读教材1遍,配合基础课视频(选一个老师跟,别贪多),重点听“难理解的章节”(比如工程经济、合同条款),每章学完做10-15道章节题。
实务:先看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和当地定额(比如广东考生看《广东省建筑工程综合定额》),这是实务的“字典”,然后学工程量计算规则(从简单的“建筑面积”“土方工程”开始),每天动手算1-2道简单的计算题(比如算“矩形柱体积”“砖墙面积”)。
2. 强化阶段(1-1.5个月):重点突破,真题训练
目标:掌握80%的高频考点,实务能独立做案例题,真题正确率70%以上。
每天时间:3-4小时(这阶段要加大投入,尤其是实务)。
具体任务:
管理:按“高频考点清单”(可以从真题里总结,比如“造价构成”“招投标程序”“增值税计算”每年必考)逐个突破,用表格对比记忆易混考点(比如“招标 vs 投标 vs 中标”的时间节点),开始按章节刷真题。
实务:重点练“工程量计算”和“案例分析”。找10道典型案例题(比如“招标控制价编制”“竣工结算审核”),每道题自己写完整步骤,然后对照答案改,改完总结“答题模板”(比如案例题开头写“根据《XX规范》”,结尾写“综上,XX费用为XX元”)。
3. 冲刺阶段(2-3周):模拟考试,查漏补缺
目标:适应考试节奏,错题率降到20%以下,记忆高频考点。
每天时间:3小时(以套卷训练和记忆为主)。
具体任务:
每周做2套真题套卷(严格计时),做完后花1小时分析错题,把“反复错的考点”记在笔记本上,每天早晚各看10分钟。
管理:背“高频考点口诀”(比如“招投标时间:发售5天,修改15天,投标20天”),重点记数字、百分比、程序类考点。
实务:把之前总结的“案例答题模板”和“工程量计算规则”再过一遍,确保看到题目能立刻想到“用哪个公式”“套哪条定额”。
四、5个避坑提醒:这些错误千万别犯
备考路上,比“学不会”更可怕的是“学错了”。分享5个考生较容易踩的坑,帮你避开90%的无效努力。
1. 别“只看视频不看书”
很多人觉得“看视频比看书快”,于是天天刷视频课,教材崭新如初。但视频是老师的“二手知识”,教材才是“一手资料”——考试答案都来自教材原文,视频里老师可能漏讲细节,或者用自己的话解释,导致你记混。正确做法:视频当“工具”,看不懂的地方看视频,看懂后回归教材划重点。
2. 实务别“只看不算”
实务案例题有“步骤分”,哪怕结果算错,写对步骤也能拿一半分。但如果不动笔,你永远不知道自己“步骤会不会漏”“单位会不会错”。之前有个考生,看案例题觉得“思路都会”,考试时算“挖土方工程量”,忘了加“工作面宽度”,直接丢了10分。正确做法:每道案例题,从“审题列公式代入数据写结果”,完整写下来,哪怕花1小时也要写。
3. 管理别“考前突击背”
管理确实有需要背的内容,但“突击背”的知识记不牢,而且考试很多题考“理解”(比如考“合同纠纷怎么处理”,需要结合案例分析)。有个考生考前一周才开始背管理,多选题错了15道,较后差3分没过。正确做法:从基础阶段就开始“理解+零碎记忆”,每天花20分钟记3-5个考点,比考前突击强10倍。
4. 别“盲目买资料”
市面上的备考资料五花八门:教材、教辅、题库、押题卷……有人买了一桌子资料,结果哪本都没看完。其实根本不需要这么多:官方教材(必备)+近5年真题(必备)+1本教辅(选口碑好的,比如《通关宝典》) 足够了。资料太多反而会分散精力。
5. 别“纠结完美计划”
“我今天没学够8小时,明天补上”“这个考点没完全弄懂,先不学下一章”——这种“完美主义”较容易导致拖延。备考不是“非黑即白”,学6小时比学8小时但效率低强,弄懂80%的考点比死磕20%的难点强。正确做法:接受“不完美”,每天完成核心任务(比如“今天必须学完招投标章节+做10道真题”),进度就不会落下。
较后想说:备考没有“捷径”,但有“方法”
二级造价师考试难吗?难,难在“坚持”和“方法”;但也不难,只要你别用蛮力,按“先懂考试再学方法较后执行”的步骤来,3个月足够。
记住:每个通关的考生,都不是一开始就会,而是在快速次“学不懂搞懂记错记牢”的循环里慢慢进步的。别焦虑“别人进度比我快”,专注自己的节奏;别害怕“我基础差”,从现在开始,每天进步一点点,考试时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。
以上考试相关内容及政策要求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
- 详情请进入十堰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209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十堰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十堰造价工程师培训班一般多少钱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