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以知识点繁杂、记忆难度大著称,每年都有无数考生倒在"记不住""记不牢"的难关上。作为二战才成功上岸的"过来人",我太懂那种啃教材啃到凌晨三点,合上书脑子里一片空白的绝望。九江优路教育会结合我的真实备考经历,从科学记忆方法、备考阶段规划、避坑指南三个维度,分享经过实战验证的记忆技巧和备考策略,帮你告别无效努力,把复杂的考点变成"自己的知识"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九江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别再当"无效记忆"的受害者!这3个认知误区正在毁掉你的备考
刚开始备考时,我也曾陷入"狂抄笔记""反复朗读"的怪圈,结果就是——每天学得很累,合上书却连第三章的标题都记不全。后来才发现,造价工程师的记忆根本不是"死记硬背",而是理解逻辑+构建体系+精准提取的过程。
误区一:追求"快速记牢"的完美主义
很多人总想着把一个知识点彻底背熟再往下学,结果卡在《造价管理》的"工程经济"章节就动弹不得。其实人类的记忆有遗忘曲线,正确的做法是快速过头等遍,标记重点后继续推进,经过高频回顾对抗遗忘。我当时把教材分为"理解型章节"(如造价构成)和"记忆型章节"(如法规条文),前者花70%时间理解逻辑,后者用30%时间高频重复。
误区二:笔记抄成"教材复刻版"
见过太多同学的笔记本比教材还厚,工整地抄下大段定义却从不回顾。我的血泪教训是:好笔记=关键词+思维导图+个人批注。比如记"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"时,我只写"五要素:项目编码(五级十二位)、项目名称、项目特征(核心区分点)、计量单位、工程量",旁边画个编码拆分图,再标注"2013版与2021版的区别在项目特征描述更细化",这样复习时3分钟就能回顾一个知识点。
误区三:忽视"输出倒逼输入"
直到第快速考试失败,我才明白"能看懂"和"能写对"是两码事。造价工程师的案例分析需要精准调用知识点,比如计算增值税时,稍不注意就会混淆"销项税额"和"进项税额"的计算基数。后来我每天花20分钟做"知识点复述":合上书,用自己的话讲解"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区别",讲不明白立刻翻书,这个方法让我发现了很多"以为懂了其实没懂"的盲区。
二、亲测有效的"三阶记忆法":从"记不住"到"忘不了"的蜕变
(1)基础阶段:用"逻辑链记忆法"打通知识关节(2-3个月)
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,比如《工程计价》中"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",从"固定资产投资"到"流动资产投资",每个分项下面又有多层子项。我当时用"树干分支法"画思维导图:
树干:建设项目总投资
主枝:固定资产投资(工程造价)、流动资产投资
分枝:固定资产投资工程费用(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、建筑安装工程费)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、预备费(基本+价差)、建设期利息
每个分支后面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词(如"价差预备费计算基数=静态投资+工程建设其他费+基本预备费"),这样一张图就能把3页教材的内容串起来,记起来就像记"大树的形状"一样自然。
(2)强化阶段:"场景化记忆"让考点活起来(1-2个月)
很多考生觉得《技术与计量》(安装/土建)较难记,各种施工工艺、材料性能像天书。我的秘诀是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场景:
比如记"混凝土养护时间"时,我想象自己在工地上:
普通硅酸盐水泥拌的混凝土,夏天晒得厉害,养护7天够不够?不够,至少14天(对应教材"硅酸盐水泥、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7d;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,不得少于14d")
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,内部温度高,养护时间得更长(≥14d)
这种"身临其境"的联想,比死记数字要牢固10倍。我还会把易混的知识点编成"对比表格",比如把"卷材防水屋面"和"涂膜防水屋面"的适用范围、施工工艺、优缺点列在一起,一目了然。
(3)冲刺阶段:"错题溯源记忆法"精准突破薄弱点(1个月)
到了冲刺期,盲目刷题已经没用了。我准备了"错题知识点溯源本",比如做到一道关于"投标保证金"的错题,不仅要订正答案,还要在本子上写:
涉及知识点: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》第26条
记忆关键点: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%(施工项目),较高不超过80万;勘察设计项目不超过2%,较高不超过10万
错误原因:混淆了施工和设计项目的上限金额
联想记忆:"施工项目金额大,80万封顶;设计项目金额小,10万封顶"
这样每道错题都变成了快速精准的记忆强化,到考前我这本"溯源本"成了较有效的复习资料。
三、备考时间规划:不同基础考生的"记忆效率较大化"指南
零基础考生(备考8-10个月)
头等轮(3-4个月):通读教材+听基础课,重点放在理解,每天记忆1个章节的核心框架,比如用1小时画《造价管理》中"造价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"的思维导图,不用记细节,先搭骨架。
第二轮(3-4个月):结合课件和题库,分模块攻克记忆难点,比如用2周专门突破"工程财务"的公式(财务净现值、内部收益率等),每天早晚各记3个公式,配合3道练习题。
第三轮(2个月):模拟考试+错题溯源,把高频考点整理成"记忆卡片",利用碎片化时间(通勤、午休)反复看,重点记数字、时间、百分比等易混点。
有基础考生(备考5-6个月)
直接从"强化阶段"开始,跳过通读教材,用"目录回忆法"检验基础:翻开教材目录,能说出每个章节的核心考点和公式就算过关,说不出来的部分就是记忆盲区,重点突破。我当时用这个方法发现自己"招投标程序"记得模糊,就集中3天把相关法条和时间节点梳理出来,配合真题案例分析题巩固。
四、这些"反人类"的记忆误区,90%的人都踩过!
睡前疯狂背知识点
很多人觉得睡前记忆力好,其实睡前大脑需要放松,强行记忆会导致失眠,反而影响第二天效率。建议睡前1小时看"记忆卡片"(只看关键词),早上起床后花20分钟回顾,利用睡眠周期强化记忆。
同一科目连续学5小时以上
大脑对单一信息的接受度有限,尤其是《技术与计量》这种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,连续学3小时后效率会骤降。我的做法是"3+1"模式:3小时专注学习(如计价)+1小时切换科目(如管理),每45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,避免大脑疲劳。
过度依赖"口诀"
口诀确实能帮助记忆,但滥用反而会混淆。比如"清单计价五要素",我见过有人编了长达20字的口诀,结果自己都记不住口诀。其实直接记"编码、名称、特征、单位、工程量"五个词,结合前面说的"树干分支法",比口诀更有效。
五、写在较后:记忆的本质是"重复+应用"
备考一级造价工程师,从来不是比谁聪明,而是比谁的方法更科学、谁更能坚持。我见过每天只学4小时却效率极高的考生,也见过熬夜刷题却记不住考点的"努力型落榜生"。记住,不要用身体的勤奋掩盖思维的懒惰,把知识点真正理解、用起来,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。
较后想说,造价工程师的备考过程确实很苦,尤其是那些记了又忘的深夜,很容易让人崩溃。但当你拿到证书的那一刻,会发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现在就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,从"构建知识框架"开始,一步一个脚印,你会发现,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考点,不知不觉就刻进了脑子里。
(注:本文所述备考方法基于历年考试规律总结,具体考试政策及内容请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九江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386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九江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九江一级造价师培训费多少钱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