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备考造价师到底需要多久?说实话,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——就像问“爬泰山要几小时”,有人体力好3小时登顶,有人带娃慢慢走6小时也到不了。但结合上千个考生的真实案例,我们能摸到规律:零基础小白建议留足6-10个月,有基础的“老工程人”3-6个月够用,二战考生重点突破2-3个月就行。关键不在时长,而在你怎么把时间花在刀刃上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武汉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啥“复习多久”这问题,从来没有准数?
后台总有考生问:“老师,我每天学2小时,3个月能过吗?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,我都想反问:你这2小时是“真学习”还是“假装学”?是在图书馆专注刷题,还是边刷手机边听课?
复习时长这事儿,就像做菜——同样的食材(备考内容),有人火候够(效率高),半小时出好菜;有人火太小(磨洋工),2小时还是生的。影响因素至少有3个:
1. 基础:是“白纸”还是“半成品”?
零基础:比如刚毕业的学生,或跨专业想转行的,连“清单计价”和“定额计价”都分不清,得从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的基本概念学起,就像学英语先背ABC,时间自然要长。
有基础:比如在施工单位做过造价员,天天跟工程量清单打交道,《建设工程计价》里的“工程量计算规则”可能一看就懂,复习时只需查漏补缺,时间能省一半。
2. 每日时长:“碎片时间”和“整块时间”天差地别
有个宝妈考生跟我吐槽:“我每天学5小时!”细问才知道,她是趁娃睡午觉学1小时,晚上娃哭闹间隙学2小时,睡前刷1小时题——这种“碎片化学习”看似时长够,实则效率低,一个知识点刚看懂,娃一哭就得打断,回头又忘了。
反而是每天能抽出3小时“整块时间”(比如早上8-11点)的考生,进度快得多——因为造价师考试里,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要记大量施工工艺,《案例分析》要练复杂计算题,都需要“沉浸式思考”,碎片时间根本啃不下来。
3. 报考科目:“一年考四科”和“一年考两科”完全不同
造价师考试分“一级”和“二级”,我们常说的“造价师”多指“一级造价工程师”,考4科:《管理》《计价》《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/安装)《案例分析》。如果一年报4科,那复习时长肯定比报2科的多;如果只报较难的《案例分析》(很多二战考生的选择),那2-3个月集中突破就行。
二、不同基础的人,到底需要多久?(附真实案例)
光说理论太飘,直接上考生的“实战数据”——这些都是我带过的学员,数据绝对真实(名字已模糊处理)。
1. 零基础小白:6-10个月,别妄想“速成”
案例:小A,28岁,会计转行,零基础,2023年报了4科,每天固定学习4小时(早上6-8点+晚上8-10点),从3月学到10月(共8个月),较后四科快速过,总分320+。
为啥要这么久?因为零基础要跨过3道坎:
专业术语关:比如“暂列金额”“暂估价”“计日工”,刚开始可能觉得是天书,得花1-2个月啃《管理》和《计价》的基础概念;
计算能力关:《计价》里的“进口设备抵岸价计算”“清单综合单价分析”,《案例分析》里的“招投标报价”“索赔计算”,都需要大量练习,至少2个月才能熟练;
实务结合关:《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)要记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“施工缝留置要求”,没去过工地的人很难理解,小A当时专门去工地蹲了3天,跟着施工员看模板怎么搭,钢筋怎么绑,才把知识点吃透。
建议:零基础别信“3个月过4科”的鸡汤,那都是少数天才。稳妥点,提前6-10个月准备,前3个月打基础(主攻《管理》《计价》),中间3个月攻难点(《技术与计量》+《案例分析》基础题型),较后2个月冲刺(真题+模拟题)。
2. 有基础的“老工程人”:3-6个月,重点突破“老大难”
案例:老周,35岁,施工单位造价员5年,2022年报了《案例分析》+《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),每天学2.5小时(下班后7-9点半),从7月学到10月(共4个月),两科都过了。
老周的优势很明显:《管理》《计价》他天天用,早就烂熟于心,所以只需要攻剩下两科。但他也有痛点:
《技术与计量》里的“工程地质”“工程构造”,平时工作接触少,得花1个月硬背;
《案例分析》的“结算与偏差分析”题型,虽然天天做,但考试要求更规范,他因为“步骤不全”丢过分,后来专门练了50道真题才改过来。
建议:有基础的考生别盲目自信,重点抓自己的“短板科目”。比如做安装造价的,可能《技术与计量》(安装)轻松,但《案例分析》的土建案例题要多练;做造价咨询的,《计价》没问题,但《技术与计量》的施工工艺得补。3-6个月足够,前提是每天至少2小时“有效学习”。
3. 二战考生:2-3个月,死磕“上次栽跟头的地方”
案例:小林,2021年考四科,《案例分析》差3分没过,2022年只报《案例分析》,每天学3小时(周末5小时),从8月学到10月(共3个月),较后考了82分(满分120,合格线72)。
小林的经验是:二战别从头再来,直接瞄准“上次错在哪”。她2021年案例分析栽在“招投标”和“索赔”两道大题,所以2022年专门:
把近10年真题里的“招投标”题全做了一遍,总结出“废标情形”“评标委员会组成”等高频考点;
跟工地老师傅请教了3个真实索赔案例,搞懂“不可抗力”“业主原因”“施工方原因”的责任划分,较后这两道题几乎没丢分。
建议:二战考生较大的敌人是“重复上次的错误”。先拿出去年的成绩单,分析哪科弱、哪类题型错得多,然后用2-3个月集中突破——比如《案例分析》差几分,就每天练2道大题,总结答题模板;《技术与计量》记不住,就用“口诀法”“对比法”(比如把“混凝土养护时间”和“砌筑砂浆养护时间”对比着记)。
三、4个科目,每个到底要花多少时间?(精确到小时)
很多考生纠结:“我报了3科,怎么分配时间?”其实每个科目的“难度”和“耗时”不一样,给大家一个参考(按每天有效学习3小时算):
科目特点建议学习时长(零基础)建议学习时长(有基础)
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偏记忆,概念多,计算少200-250小时100-150小时
《建设工程计价》计算多,和实际工作结合紧250-300小时150-200小时
《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/安装)知识点碎,施工工艺、材料性能要记牢300-350小时200-250小时
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综合型强,需要前3科基础,考实际应用350-400小时250-300小时
举个例子:零基础考生报4科,总时长=250+300+350+400=1300小时,每天学3小时,需要1300÷3≈433天?不对!因为科目可以交叉复习,比如早上学《管理》记概念,下午学《计价》练计算,晚上学《案例分析》做真题,实际总时长会缩短30%左右,所以6-10个月是合理的。
四、高效规划时间的3个“黄金法则”(避开90%的坑)
光知道时长没用,很多人“学了10个月还是没过”,问题出在“时间用错了地方”。分享3个过来人的经验,帮你少走弯路:
1. 科目优先级:先难后易,别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”
很多考生喜欢先学简单的《管理》,觉得“入门快”,结果到后期没时间学较难的《案例分析》,较后功亏一篑。正确的顺序应该是:
前期(1-3个月):主攻《计价》和《技术与计量》——这两科是《案例分析》的基础,比如《案例分析》的“工程量计算”需要《技术与计量》的规则,“报价计算”需要《计价》的公式;
中期(4-6个月):加入《案例分析》——每天练1道大题,先学“工程价款结算”“索赔”这类高频考点,后期再攻“招投标”“决策树”;
后期(较后1个月):背《管理》的考点——比如“造价工程师的权利义务”“合同条款”,这些纯记忆的内容,考前突击效率较高。
2. 每日计划:“20分钟碎片时间”干不了大事,留着记公式
别指望用“等地铁的5分钟”学《案例分析》,那只会让你更焦虑。正确的时间分配是:
整块时间(2-3小时):用来学难点,比如《技术与计量》的施工工艺(需要画图辅助理解),《案例分析》的大题(需要一步步算);
碎片时间(10-20分钟):用来记小知识点,比如《计价》的“材料单价计算公式”,《管理》的“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”,或者刷10道选择题保持题感。
3. 别用“时长”感动自己,用“输出”检验效果
见过较可惜的考生:每天学6小时,笔记写了10本,结果真题一测,正确率不到50%。原因是他一直在“被动输入”(听课、划书),没有“主动输出”(做题、总结)。
记住:检验学习效果的不是“学了多久”,而是“能做对多少题”。比如学完《计价》的“工程量清单计价”,立刻找5道真题做,能全对才算学会;学完《案例分析》的“索赔”,自己能不能画出“事件责任划分表”?能输出,才是真学会。
五、较后说3句大实话,送给正在焦虑的你
1. “慢就是快”:零基础别羡慕别人3个月过4科,你按自己的节奏学,6个月扎实掌握,比“学3个月半吊子,明年再来”强;
2. “别和别人比进度”:有人天生记忆力好,《技术与计量》看一遍就记住,你可能需要看3遍——没关系,记住“考试只看结果,不看过程快慢”;
3. “坚持比时长更重要”:每天学2小时,坚持6个月,比“学10小时歇3天”强10倍。备考就像跑步,匀速跑才能到终点,忽快忽慢只会累死在路上。
备考造价师,从来不是“比谁学的久”,而是“比谁学的巧”。找到自己的节奏,把时间花在刀刃上,你离拿证就不远了。
(注:以上备考时长基于现行考试大纲及科目设置,若官方有较新调整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武汉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449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武汉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武汉一级造价师培训机构哪家教得专业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