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考造价工程师时,四门课的复习顺序直接影响效率和经过率。很多考生一开始就陷入“四门课一起抓”的误区,结果时间分散、重点模糊。结合历年考生经验和科目特点,较优复习顺序应为:《造价管理》《工程计价》《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/安装)《案例分析》。这个顺序既能循序渐进打基础,又能经过“理论计算实操”的逻辑链强化记忆,避免“学了后面忘前面”的尴尬。下文武汉优路教育将详细拆解每门课的特点、关联性及具体复习策略,帮你少走30%的弯路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武汉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为什么复习顺序比努力更重要?三类考生的“血泪教训”
每年都有考生明明付出了大量时间,却栽在“科目搭配”上。我见过三种典型情况:
“贪多求快型”:同时复习四门课,每天切换不同教材,结果每门课都只学了皮毛,到冲刺阶段大脑一片混乱;
“从难到易型”:一上来就啃《案例分析》或《技术与计量》,被复杂的公式和知识点劝退,直接放弃备考;
“凭感觉型”:按教材出版顺序复习,忽略科目间的逻辑关联,比如先学《技术与计量》再学《工程计价》,导致算量规则和计价原理脱节,做题时频频卡壳。
重点提示: 造价工程师考试的四门课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环环相扣的“知识链条”。《造价管理》是基础理论,《工程计价》是核心规则,《技术与计量》是实操工具,《案例分析》是综合应用。打乱顺序学习,就像盖房子不打地基直接砌墙,迟早会塌。
二、四门课深度拆解:特点、难度及关联性分析
1. 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:“性价比之王”,先学它准没错
特点:内容杂但不难,涉及法律法规、工程经济、项目管理等基础理论,分值占比20%左右。
难度:(记忆型知识点为主,计算量小)
关联性:这门课是其他三门的“总纲”。比如“资金时间价值”是《工程计价》中预备费计算的基础,“招投标流程”是《案例分析》高频考点,先学管理能帮你快速建立知识框架。
考生反馈:“刚开始觉得管理枯燥,学完计价回头看,才发现管理里的很多概念早就铺垫了,后悔没早点吃透!”
2. 《建设工程计价》:“计算核心”,承上启下的关键
特点:以“造价构成”和“计价规则”为核心,涉及大量计算公式(如清单计价、定额应用),分值占比25%。
难度:(计算量大,规则细节多)
关联性:必须在《造价管理》之后学!比如管理中的“工程造价构成”章节,是计价中“设备购置费计算”“预备费计算”的直接依据。同时,计价的知识点会直接应用到《案例分析》的计算题中(如投资估算、投标报价)。
避坑点:很多人觉得计价公式背下来就行,其实更重要的是理解“为什么这么算”。比如“暂列金额”和“暂估价”的区别,死记硬背容易混,结合管理中的“合同条款”理解会更透彻。
3. 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/安装):“细节狂魔”,分专业突破
特点:分“土建”和“安装”两个专业,土建侧重施工技术和工程计量(如建筑面积计算、混凝土结构),安装侧重设备工程和管线计算(如给排水、电气工程),分值占比25%。
难度:(土建考点分散,安装专业性强)
关联性:这门课是《案例分析》中“算量套价”的基础。比如土建中的“清单项目特征描述”直接影响案例题的工程量计算,安装中的“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规则”是案例常考题型。
选择建议:如果是建筑工程专业背景,优先选土建(考点相对固定);如果是机电专业,选安装(竞争较小,但需掌握设备原理)。注意:一旦选定专业,中途尽量不要换,否则前面的复习白费。
4. 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:“终极Boss”,综合应用的考验
特点:全卷6道大题,涵盖投资估算、方案比选、招投标、索赔、结算等实务场景,分值占比30%,是决定能否通关的关键。
难度:(需要前三门的知识综合运用,时间紧、陷阱多)
关联性:完全依赖前三门的基础!比如案例头等题“投资估算表编制”,需要用《计价》的预备费计算公式和《管理》的财务评价指标;第四题“施工索赔”,需要结合《管理》的合同条款和《计价》的费用计算规则。
考生痛点:“单独学前三门都懂,一到案例就懵,不知道用哪个公式,时间根本不够用!”——这就是没按顺序复习的后果,知识点不成体系,无法快速调用。
三、分阶段复习计划:从“入门”到“冲刺”,每一步都踩在点上
头等阶段:基础期(3-6月)——主攻《造价管理》+《工程计价》
目标:掌握核心概念和公式,不追求做题速度,以理解为主。
管理:重点学“工程造价构成”“工程经济”“项目管理”三章,这三章占分60%以上。比如“价值工程”的V=F/C公式,不仅要记住,还要会用它分析方案优劣。
计价:吃透“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”“工程量清单计价”“合同价款调整”,尤其是清单计价规范中的“项目特征描述”“计量单位”等细节,这些是案例题的“隐形考点”。
学习技巧:用思维导图梳理框架,比如把“造价构成”画成树状图,区分设备购置费、建安工程费、工程建设其他费的包含内容,避免混淆。
第二阶段:强化期(7-9月)——攻克《技术与计量》+ 穿插案例真题
目标:计量做到“知识点定位准确”,案例做到“题型归类清晰”。
计量:土建考生重点突破“工程构造”“工程材料”“工程施工技术”,安装考生重点学“管道工程”“电气工程”“通风空调工程”。建议结合真题总结高频考点,比如土建的“建筑面积计算规则”每年必考,要逐条背熟。
案例:此时不用做整套卷子,而是分题型专项训练。比如每天做1道“投资估算题”+1道“索赔题”,做完后对照答案,分析自己是“公式记错了”还是“知识点遗漏了”(比如索赔事件中,窝工费和机械停滞费的计算基数不同)。
避坑提醒:计量不要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,比如土建的“施工工艺”部分,只需掌握教材中带“”或真题反复考的内容(如混凝土浇筑顺序、模板拆除要求)。
第三阶段:冲刺期(10月-考前)——案例套卷训练+前三门查漏补缺
目标:案例能在3小时内做完6道题,前三门真题正确率稳定在70%以上。
案例: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近5年真题,做完后不仅要改错题,还要总结“命题套路”。比如“结算题”常考“清单缺项调价”“现场签证处理”,这些都能在前三门教材中找到依据。
前三门:用模拟题或真题错题本查漏补缺,重点看“易混知识点”,比如管理中的“流水施工参数”和“网络计划参数”,计价中的“招标控制价”和“投标报价”区别。
时间分配:案例每天至少2小时,前三门各1小时,较后一周可适当增加案例时间(毕竟案例分值较高,且较容易拉分)。
四、3个“反常识”复习技巧,帮你效率翻倍
1. 不要“等学完再做题”,边学边练更记得牢
很多考生习惯“先看完整本书再做题”,结果学完头等章忘头等章。正确的做法是:每学完一节就做5-10道题(优先真题),比如学完计价的“进口设备购置费计算”,立刻做3道真题,经过题目检验自己是否真的理解“抵岸价=到岸价+从属费”的逻辑。
2. 案例分析“抄答案”也是一种学习方法
刚开始做案例题时,很多人不知道从何下笔。这时可以“抄答案”——不是盲目抄,而是边抄边思考:“这一步为什么用这个公式?”“题目中的哪个条件提示了要算这个费用?”比如索赔题中,看到“不可抗力”就要想到“各自损失各自承担”,看到“设计变更”就要想到“工期和费用都能索赔”。抄3-5道同类型题后,自然就能总结出答题模板。
3. 利用“碎片化时间”记计量考点
计量知识点零散,适合用碎片化时间记忆。比如等地铁时背“建筑材料的性能”(水泥的初凝时间、钢筋的强度等级),午休时看“施工工艺流程图”(比如土方开挖的顺序)。推荐用“口诀法”,比如记“建筑面积计算规则”中的“结构层高≥2.2m算全面积,1.2m≤结构层高<2.2m算1/2面积”,可以编成“2米2是坎,以上全算,以下减半”。
五、写在较后:没有“完美顺序”,只有“适合自己的节奏”
以上复习顺序是基于大多数考生的经验总结,但每个人的基础和习惯不同,不必完全照搬。比如如果你是造价专业出身,对《工程计价》很熟悉,可以先学计价再学管理;如果记忆力较差,担心计量知识点太多记不住,可以在基础期每天花1小时穿插看计量的高频考点。
关键是抓住核心逻辑:先理论后实操,先单一后综合。记住,造价工程师考试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合理规划比盲目努力更重要。按顺序稳扎稳打,你会发现,曾经觉得难如登天的案例题,其实就是前三门知识点的“排列组合”。
较后想说:备考过程中难免会有焦虑,尤其是看到别人进度比自己快时。但请相信,只要方向对了,慢一点也没关系。今年的努力,一定会在明年的成绩单上给你答案。
(注:以上内容基于历年考试规律及考生经验总结,具体考试内容以官方较新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武汉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450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武汉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武汉一级造价师报名费是多少的全部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