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价工程师考试四门科目中,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(简称“案例”)公认较难,每年让无数考生折戟沉沙;其次是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简称“计量”,分土建/安装专业),因知识点琐碎、记忆量大被称为“拦路虎”;而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(简称“管理”)和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简称“计价”)相对基础,但也别轻视——它们是攻克案例的“敲门砖”。今天南昌优路教育结合历年考生反馈和真题特点,帮你彻底搞懂“哪门较难”“难在哪”,以及如何针对性备考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南昌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给结论:哪门较难?用数据和考生血泪史说话
逛过造价备考论坛的人都知道,每年考完试,吐槽声较大的永远是两类人:一类说“案例较后一道题根本没动笔”,另一类说“计量考的知识点我翻书都找不到”。
从官方公布的经过率来看(近年整体经过率约5%-8%),案例分析的单科经过率常年垫底,甚至低于10%;计量紧随其后,土建专业经过率约15%-20%,安装专业因专业性强,经过率略低;管理和计价相对友好,经过率普遍在25%-30%左右。
用考生的话说:“管理和计价是‘只要努力就能过’,计量是‘努力了也未必过’,案例是‘努力+方法+运气才可能过’。”
二、拆开揉碎:各科到底难在哪?
1. 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:“综合应用题”的终极考验
案例分析是四门中仅此的主观题科目(6道大题,3小时),也是较能体现“造价工程师实战能力”的科目。它难,主要难在3点:
(1)“前三科知识点大融合”,缺一个基础都不行
案例题几乎每题都要用到前三科的知识:比如“招投标+合同索赔”题,需要管理的《招标投标法》《合同法》基础;“设计概算/施工图预算”题,离不开计价的清单计价规则;“工程结算”题,甚至会涉及计量的工程量计算规则。
有考生吐槽:“学案例前以为是‘新科目’,学了才发现是‘前三科的期末大考’——管理没学好,网络图算不对;计价没吃透,清单组价一脸懵;计量不熟悉,工程量算错直接满盘皆输。”
(2)“实务场景太真实”,没经验的考生直接“懵圈”
案例题的背景材料全是“真实项目改编”:比如某施工单位投标时的不平衡报价策略、某工程因暴雨导致的工期索赔、某项目竣工结算时的争议条款……这些场景对没接触过工地或造价实操的考生来说,简直像“看天书”。
举个真题例子:“背景中提到‘施工单位采购的钢筋比清单描述的直径大2mm,但强度等级相同,业主是否应调整综合单价?’”——如果没做过结算审核,根本不知道要从“项目特征描述不符”“是否影响使用功能”等角度分析,只能瞎写。
(3)“计算量爆炸+踩分点隐蔽”,时间和细节双重折磨
案例每道题平均30分钟,但一道“投资估算+经济评价”题,可能涉及10个以上公式(比如净现值、内部收益率、盈亏平衡点),光列式计算就要20分钟,还得写清“计算过程”(直接写结果不给分)。更坑的是“踩分点”:比如索赔题要写“责任判定依据”“工期计算步骤”“费用组成明细”,漏一个点就扣分,很多人考完觉得“写满了”,结果成绩出来才发现“踩分点全没踩到”。
2. 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土建/安装):“知识点碎到像撒了一地芝麻”
计量分土建和安装两个专业,考生可自选,但无论选哪个,都逃不过“知识点又多又杂”的魔咒。
(1)土建专业:“从挖地基到盖屋顶,每个细节都可能考”
土建教材厚达400多页,涵盖“工程地质、工程构造、工程材料、施工技术、工程计量”五大块。知识点细到什么程度?——“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划分”“卷材防水层的搭接宽度要求”“混凝土养护的较低温度”……这些书上可能只有一句话,却能成为考点。
考生形容:“学土建就像背‘建筑百科全书’,今天记‘钢筋的屈服强度’,明天忘‘木材的含水率’,合上书感觉啥都懂,合上书啥都想不起来。”
(2)安装专业:“专业性太强,非科班生直接劝退”
安装涉及“管道工程、电气工程、通风空调工程、消防工程”等,需要看懂施工图纸(比如管道的标高标注、电气的回路设计),还要记大量“材料型号、施工工艺、规范参数”。比如“镀锌钢管的连接方式”“电缆桥架的安装要求”,非安装专业的考生连术语都听不懂,更别说记考点了。
(3)“没有重点就是较大的重点”
计量较让人崩溃的是“全书都是考点”。有考生总结:“每年真题里总有20%的知识点来自‘教材边角料’,比如某章较后一节的‘拓展阅读’,或者某表格里的‘备注’。你以为不重要的地方,偏偏考得细;你背了三个月的重点章节,可能只考2道题。”
3. 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:“看似简单,实则‘坑’多”
管理是四门中较“偏理论”的科目,涉及法律法规、工程经济、项目管理、合同管理等,考点相对固定,刷题就能提分?别太天真!
它的“坑”在于“易混淆知识点多”:比如“资金时间价值的6个公式”(现值、终值、年金,记混一个就全错);“网络图的关键线路判断”(稍不注意就把“虚工作”算进去);“招投标的时间节点”(比如“投标保证金有效期比投标有效期长30天”,记反就丢分)。
有考生说:“管理书我看了两遍,模拟题能考80分,结果真题考了62分——真题的选项全是‘相似概念辨析’,比如考‘要约’和‘要约邀请’的区别,书上明明讲过,但一换案例背景就懵了。”
4. 《建设工程计价》:“背多分?但得先‘理解透’”
计价主要讲“工程造价的构成与计算”,从投资估算到竣工结算,全流程覆盖。很多人觉得它“背公式、记规则就行”,但实际是“理解+记忆”缺一不可。
比如“清单计价规范”:分部分项工程费、措施项目费、其他项目费的组成,看似简单,但考“暂列金额”和“暂估价”的区别时,90%的考生会混淆(前者是“可能发生的不确定费用”,后者是“必然发生但暂时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/工程”);再比如“定额应用”,人工、材料、机械台班的消耗量计算,需要理解“定额基价”“价差调整”的逻辑,死记硬背根本没用。
三、为什么大家觉得案例“难到想哭”?
前面说了案例经过率较低,但为什么它比计量更让人“崩溃”?
核心原因是“投入产出比太低”:你可能花3个月啃透前三科,案例还是做不对题;而计量只要肯花时间背,至少能拿到60%的分数。
再加上3个“致命点”:
时间不够用:6道题3小时,平均30分钟一道,还要写计算过程、文字说明,很多人做到第4题就只剩1小时,较后两道题只能“瞎蒙”;
实务经验鸿沟:没做过造价的考生,看不懂“合同条款里的陷阱”“施工日志里的索赔线索”,比如背景提到“业主延迟提供图纸”,不知道要算“工期索赔+窝工费索赔”;
答案太“官方”:案例答案要求“规范、简洁、条理清晰”,比如问“是否同意索赔”,必须先写“同意/不同意”,再写“理由:根据《标准施工招标文件》第X条……”,很多人习惯“口语化答题”,结果被扣分。
四、给“被难住”的你:3个避坑指南
1. 科目搭配:别贪心,先啃“基础”再攻“难点”
稳妥版:头等年考“管理+计价”(打好基础,为案例铺路),第二年考“计量+案例”(集中精力攻克难点);
挑战版:基础好的话,头等年“管理+计价+计量”,第二年专攻案例(但不建议四科全报,除非你每天能学6小时以上)。
2. 案例备考:“先拆后合”,真题至少刷3遍
头等步:拆知识点:把案例常考题型(招投标、索赔、结算、经济评价等)拆成“知识点模块”,比如“索赔题”对应管理的“合同条款”和计价的“费用计算”,逐个突破;
第二步:练真题: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,头等遍“看懂答案”,第二遍“模仿答题步骤”,第三遍“掐时间模拟”(用答题卡写,练速度和规范度);
第三步:总结模板:比如索赔题固定模板:“责任判定(业主/施工方/不可抗力)工期计算(延误天数-总时差)费用计算(人工窝工费+机械闲置费+管理费……)”,按模板答题,踩分点更明确。
3. 计量备考:“抓大放小”,用思维导图串知识点
土建:按“工程构造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计量”画思维导图,比如“工程构造”分“民用建筑、工业建筑、道路桥梁”,每个建筑类型记“结构形式、材料要求、施工工艺”;
安装:重点突破“管道”和“电气”两大块(占分60%以上),记“材料型号(如DN20钢管)、连接方式(螺纹连接/焊接)、工程量计算规则(按长度/面积/重量)”;
碎片时间记数字:把易考参数(如“混凝土养护时间≥7天”“卷材搭接宽度≥100mm”)记在手机备忘录,排队、等车时反复看。
较后想说:造价工程师考试难,但“难”不等于“不可能”。案例虽难,却是“纸老虎”——只要前三科基础扎实,真题刷到位,就能突破;计量虽碎,却是“笨功夫”——只要肯花时间梳理,总能记住。
备考路上别焦虑,一步一个脚印,你想要的证书,总会在终点等你。
(注:以上内容基于历年考试情况分析,若官方发布较新考试大纲或政策调整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南昌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968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南昌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南昌造价培训哪家靠谱的全部内容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