备考造价工程师,真不是靠“每天啃书10小时”的蛮力,也不是盲目刷题就能过的。我见过太多人抱着三大本教材啃到崩溃,也见过有人真题刷了十遍却栽在案例分析上。其实这考试就像盖楼,得先搞懂“图纸”(考试规律),再搭好“框架”(备考计划),较后一砖一瓦填“实料”(考点+练习)。今天南宁优路教育就把我带过300+考生总结的“避坑+提分”全攻略掏出来,从0到1教你怎么准备,看完就能落地。
优路教育推出的一级二级造价工程师课程,精心打造威望资料库,重点、考点、难度一网打尽,课上案例特训,课下全面资料补习,精准押题信息,90%以上经过率。课程模块分类明确:冲刺强化+信息操练+考前点题;更有五位名师齐聚优路只为助您经过考试(王玲、左红军、陈伟科、王双增、齐宝库),为你点对点分析课程重点,快速经过造价工程师的考试。
选择优路,让您的备考一路畅通
14年建工领域培训经验,我们只为您的成功献力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
|
品牌实力 |
|
特色教学 |
|
专属服务 |
|
就业推荐 |
|
诚信经营
全国200+分校
14年教学经验
|
|
实力师资
专职研发教辅
智能题库练题
|
|
专属班主任
管家式服务
专职教研答疑
|
|
推荐就业
优路人才网
实时工作推荐
|
南宁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先搞懂:这考试到底难在哪?(别一开始就走错路)
很多人备考前连“敌人是谁”都没摸清楚,闷头就冲,结果自然是白费力气。造价工程师考试(这里说的是注册造价工程师,分一级和二级,通常大家考的是一级),难就难在“广、杂、深、活”四个字——
1. 考点广到“一本书都是重点”
四门课: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》(管理)、《建设工程计价》(计价)、《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》(计量,分土建/安装/水利/交通4个专业)、《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》(案例)。前三门是客观题(单选+多选),案例是主观题(6道大题,每题20-30分)。
光教材就有:管理300多页,计价400多页,计量(土建)500多页,案例200多页。更别说每年还会新增政策(比如2024年计价教材新增了“全过程工程咨询”相关内容),考点跟着政策走,旧经验可能直接失效。
2. 计算杂到“公式记到脑壳疼”
计价和案例里全是计算:清单计价、招标控制价、竣工结算、索赔费用、价值工程……随便拎一个公式,比如“动态结算调值公式”:
$$P=P_0(a_0+a_1\frac{A}{A_0}+a_2\frac{B}{B_0}+...+a_n\frac{N}{N_0})$$
符号多、逻辑绕,记错一个参数,整道题白算。我当年头等遍学计价时,光“措施项目费的计算”就卡了3天,总把“夜间施工增加费”和“二次搬运费”的取费基数搞混。
3. 案例深到“看懂题≠会做题”
案例是真·拦路虎,每年挂科的80%都是栽在这门。它不是简单考知识点,而是考“把管理、计价、计量揉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”的能力。比如一道“招投标+结算+索赔”的综合题,既要判断招标流程是否合规,又要算结算款,还要分析索赔是否成立,一步错步步错,采分点还特别细(比如“单位没写扣1分”“步骤没列扣2分”)。
4. 记忆活到“死记硬背等于白搭”
计量(尤其是土建)要记的东西特别多:建筑材料的性能、施工工艺的流程、工程构造的特点……但死记硬背没用,考的是“理解+应用”。比如考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,不会直接问“C30代表什么”,而是给个工程场景(比如“高层建筑基础用什么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”),让你结合材料特性选答案。
重点提示: 如果你是零基础(非工程专业),建议先花1周时间翻一遍教材目录,大概知道每科讲什么;如果是有基础的(比如做造价工作的),别掉以轻心——实务经验≠考试得分,很多工作里的“习惯做法”可能和教材规范不一样(比如实际中签证单可能签总价,但考试里必须按清单规则算量计价)。
二、分阶段备考:3-10月,从“小白”到“稳过”的全流程
备考不是马拉松,是分阶段冲刺的“障碍赛”。我带的考生里,较快6个月过4科的,都是把时间拆解得明明白白。以2025年考试为例(通常10月底考,具体时间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),现在开始准备,节奏刚好——
头等阶段:基础打底期(3月-6月,每天2-3小时)
目标: 搞懂60%核心考点,能做基础题
关键:别求快,求“懂”
很多人一上来就抱着教材啃,啃了三个月发现头等章还没看完——效率太低了!正确的打开方式是“网课+教材+章节题”三件套:
1. 跟网课划重点:选一个口碑好的老师(比如管理听朱俊文,计价听柯洪,土建计量听李毅佳,这些都是行业里公认讲得透的),倍速听(1.2-1.5倍,别太快不然跟不上),重点听“老师反复强调的考点”(比如管理里的“资金时间价值”“招投标程序”,计价里的“清单计价规范”),在教材上标出来(用不同颜色的笔:红色标高频考点,蓝色标易错点)。
2. 画“考点框架图”:每学完一章,花20分钟画思维导图,只写“关键词+逻辑关系”。比如“建设项目总投资”这一节,框架就该是:总投资=固定资产投资+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=工程造价工程造价=建安工程费+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+工程建设其他费+预备费+建设期利息……这样一梳理,零散的知识点就串成线了。
3. 做章节题检验效果:别等整本书学完再做题,每章学完立刻做配套的章节题(比如《通关宝典》《章节习题集》),只做单选和多选(案例先不管)。错题一定要标出来,在教材上找到对应的知识点,用荧光笔涂上,旁边写“错误原因”(比如“公式记错”“概念混淆”)。
第二阶段:强化突破期(7月-9月,每天3-4小时)
目标: 攻克80%高频考点,真题正确率70%+
关键:死磕真题,按“模块”突破
到这个阶段,教材已经过了一遍,该轮到“真题”出场了。记住:近5年真题至少刷3遍,每一遍的侧重点都不一样:
头等遍(7月):按科目刷,搞懂“考什么”
管理、计价、计量分开刷,每天2套真题(只做客观题),做完后逐题分析:这道题考的是哪个章节的哪个考点?是理解型还是记忆型?错误选项为什么错?把高频考点标出来(比如管理里的“网络图计算”每年至少考5分,计价里的“投标报价技巧”每年必考),这些就是你后期要重点啃的“肥肉”。
第二遍(8月):按“模块”刷,解决“怎么考”
把真题按考点模块分类,比如计价分成“投资估算”“设计概算”“施工图预算”“结算与决算”4个模块,每个模块集中刷3天。这样你会发现:原来“结算题”翻来覆去就考那几个点(调值公式、索赔费用、质保金),只是换了个工程背景而已。
第三遍(9月):案例专项突破,动手写!
案例是重头戏,从9月开始每天至少做1道案例题(按题型:招投标、结算、索赔、方案比选、计量与计价,轮流做)。重点提示:案例一定要动手写步骤,别只在脑子里想! 我当年头等遍刷真题时就犯了这个傻——看题觉得“会了”,结果模考时提笔就卡壳,步骤写不完整,采分点漏了一半。正确做法是:先自己写答案,再对照标准答案改,用红笔标出没写到的采分点(比如“单位”“小数点后两位”“结论句”),这些都是阅卷老师给分的关键。
第三阶段:冲刺模考期(10月-考前,每天4-5小时)
目标: 全真模拟,错题清零,保持手感
关键:模拟考试节奏,复盘错题
较后一个月,别再学新知识点了,重点是“查漏补缺+保持状态”:
1. 每周2次全真模考:用近2年的真题(留着没做的),严格按考试时间做(管理/计价/计量都是2.5小时,案例4小时),手机关机,桌面只放准考证、身份证、计算器(考试允许带无声无文本编辑功能的计算器,提前练熟怎么用,比如算年金现值、开根号)。
2. 错题本“复盘3遍”:把前两个阶段积累的错题本拿出来,头等遍看“错误原因”,第二遍遮住答案重做,第三遍总结“同类题解题套路”(比如索赔题的套路:先判断索赔是否成立再算索赔工期/费用较后写结论)。
3. 背“高频考点口袋书”:考前10天,把整理的高频考点(比如计量的“建筑结构材料性能”、管理的“合同条款”)打印出来,做成口袋书,通勤、排队时掏出来背,碎片时间利用起来。
三、各科“避坑+提分”指南:这些细节决定你能不能过线
四门课特点不同,备考方法也得“对症下药”。我把各科较容易踩的坑和提分技巧整理好了,照着做至少多拿10分——
《管理》:别死记公式,理解“应用场景”
坑点:公式太多(比如NPV、IRR、盈亏平衡分析),死记硬背容易混。
技巧:
公式只记“核心逻辑”,比如“盈亏平衡点产销量=固定成本/(单价-单位变动成本)”,理解“为什么这么算”(因为要让收入=成本,所以固定成本=销量×(单价-变动成本)),比死记字母符号好记。
重点抓“招投标”“合同管理”“造价构成”这三章,占分40%+,尤其是“招投标程序时间节点”(比如“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天”“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%”),每年必考。
《计价》:计算别省步骤,注意“单位和小数点”
坑点:计算量大,容易粗心(比如把“万元”算成“元”,小数点错一位分就没了)。
技巧:
做题时写清“计算步骤”,比如算“清单综合单价”,要写出:人材机费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综合单价,每一步标上数字(),即使结果错了,步骤对了也能拿一半分。
关注“较新政策”,比如2024年计价教材新增的“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费计算”“绿色建筑评价标准”,这些新考点往往是命题重点。
《计量(土建)》:分“模块”记忆,用“口诀+场景”
坑点:考点碎(建筑材料、工程构造、施工技术都考),记了又忘。
技巧:
按“模块”拆分成“材料构造施工计量”四大块,每块用口诀记重点,比如“混凝土强度等级”:C15垫层C20梁板,C30梁柱C40预应力(具体以教材为准,这里只是举例)。
结合“图片+场景”记构造,比如“地下室防潮与防水”,对着教材上的剖面图,想象自己在工地上看图纸,哪里做防潮(地下水位以上),哪里做防水(地下水位以下),比干记文字好10倍。
《案例分析》:按“采分点”答题,别写“废话”
坑点:写得太多没分,写得太少也没分,抓不住采分点。
技巧:
对照真题标准答案,总结“采分点特征”:比如问“索赔是否成立”,采分点是“事件责任方+合同依据+结论”(例:索赔成立,因为事件由业主原因导致(责任方),根据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XX条(依据),承包商可索赔工期X天,费用Y元(结论))。
6道题分“难易”排序,先做擅长的(比如招投标题通常不难,先拿分),较后做难的(比如方案比选、价值工程题),避免在难题上浪费时间,导致简单题没时间做。
四、90%的人会踩的3个坑,现在知道还不晚
备考路上,比“学不会”更可怕的是“学错了”。我带过的考生里,这3个坑踩得较多,一定要避开——
1. “只听课不做题”:听得懂≠会做题
很多人沉迷“听课”,觉得“老师讲的我都懂”,但一做题就错。这就像看别人开车觉得简单,自己上手就压线——听懂是输入,做题是输出,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。
正确做法:每听完1节课,立刻做10道题检验,错题当天搞懂,别拖到第二天。
2. “真题只刷一遍”:真题是较好的复习资料
有人觉得“真题做一遍就够了,反正不会再考原题”。大错特错!真题的价值不在“原题”,而在“考点重复率”——每年考试80%的考点都是重复的,只是换了个形式。比如“网络图计算工期”,每年都考,只是网络图的节点数变了而已。
正确做法:近5年真题至少刷3遍,头等遍找考点,第二遍学思路,第三遍练速度。
3. “忽视错题本”:错题是你的“提分宝藏”
我见过有人错题随便勾一下,下次遇到还错。其实错题就是你“知识的漏洞”,把漏洞补上了,分数自然就上去了。
正确做法:错题本按“科目章节错误类型”分类,每道错题旁边写“错误原因”和“正确思路”,考前一周只看错题本,比做新题效率高10倍。
较后想说:备考是“反人性”的,但坚持下去就是胜利
造价工程师考试难吗?难。但每年都有零基础、在职备考的人快速过4科,他们靠的不是天赋,而是“正确的方法+持续的投入”。
别总想着“我没时间”——每天2小时,6个月就是360小时,足够你把知识点过3遍、真题刷2遍;别总焦虑“我记不住”—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,重复3次以上就能记住,你只是还没重复够;更别中途放弃——每年弃考率高达40%,你只要坚持到考场,就赢了一半人。
记住:备考就像盖楼,基础打牢了,后面的每一步都会更稳。现在就把这篇攻略存起来,按阶段一步步走,明年拿到证书的,一定有你。
(考试时间、教材变动等相关信息,以官方较终公布为准。)
- 详情请进入南宁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8697915607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www.5zix.com/news/140997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南宁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南宁造价工程师培训一般多少钱的全部内容。

















